真实事件改编,男人刚到美国却被通知国家灭亡了,被困机场9个月

影片改编于真实故事,1989年 伊朗流亡人士梅安·卡里米·纳塞瑞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第一候机厅下机,但由于没有任何难民文件,法国当局虽然同意其留在机场,却不允许他离开航站大厦。尽管1996 年纳塞瑞拿到难民 文 件 ,可以自由离去,而他却仍然不愿离开。纳塞瑞的故事只是激发了斯皮尔伯格的灵感,电影所讲述的并不是他的故事。借助机场中转站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主人公极其周围的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折射了浓郁的人文情怀。
导演斯皮尔伯格野心很大,在这样一个普通简单的限时空电影里释放出巨大的正面情感能量。除了对于国家的感情,对与人的生存尊严的阐述,对于经典爱情的美好追求,导演顺带着从各路路人甲乙丙和主人公身上激发出友情与怜悯。维克多被机场长监禁在工作人员休息室期间,有一次重获自由的机会。机场遇到麻烦,来自俄罗斯的一位转机乘客因为身上携带违禁药品被扣留而大吵大闹情绪暴躁不安,机场长希望维克多帮忙翻译,安抚乘客,只要乘客安静了维克多就自由了。可能是乡音相近,俄罗斯乘客不再大吵大闹,却只能绝望地让机场扣下药品。维克多张嘴说出“goat”,说药是给山羊用的,显然是为了帮助那个可怜的俄罗斯乘客。机场长被这样明显的把戏激怒了,却不能不让俄罗斯乘客带着所谓的“山羊药”离开。维克多的自 由机会又一次丧失了,但他好像不难过,我们也难过不起来,因为他的怜悯之心可能挽救了一个生命, 起码安抚了一个可怜的焦虑的心。
最后维克多决意要离开机场进入纽约市的镜头,机场安全人员奉命拦在出口处,我们以为维克多就要被以违反机场安全规定的名义抓起来的时候,胖胖的机场警察却脱下制服大衣给他披上,说“市里在下雪,你可能需要这个,不要再给自己找麻烦了”。所有的人心里都松下一口气,只有冷酷无情的机场长迪克逊气急败坏。放走维克多的胖警官安然无事,这个结局在美国的可能性我们无法得知,一边质疑其真实性,一边还是被面对强权执意帮助维克多凛然的怜悯所感动。维克多与扫地老头、行李运输工还有食物运送工形成了特殊友谊。最后,重获国籍的维克多坚持要进入纽约市完成心愿时,迪克逊威胁要对他的朋友一一问责。显然他的这些朋友们都是有这样那样的把柄在机场长手里,如果他坚持自己的做法,这些患难与共的朋友们就要遭殃了。维克多答应马 上 回国,放弃去纽约的打算。扫地老头拿着拖把冲向来自克罗西亚即将降临的飞机,迫使飞机延迟落地。这一举显然是导演精心安排的,可是又不能不让人感动。一个因为害怕坐牢偷渡出国23年的老头,最后为了回赠友谊成全朋友,安心 地宣称:“我要回家啦!”小人物的大 情怀不容忽视,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