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tanford, Oxford, Cambridge,火速锁定世毕盟后的短期疗效

2023-08-03 12:43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物理PhD申请心得:

国科大物理系

申请结果:斯坦福大学物理全奖PhD(中国大陆仅3人,除了我,其他两位也居然是GGU学员),

芝加哥大学物理全奖PhD, 牛津大学物理PhD、剑桥大学物理PhD…


关于科研与方向



可能不同于许多遵循初心,有计划的同学,我的申请之路是从大三暑假才开始的。就像每年在中科院各个研究所做科研实践一样,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期间也找了一个课题组跟进。我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出国读研,只是因为伯克利课程压力不大,难度相比于国内也较低,因此想进课题组体验不同的科研环境。因为我做的方向还比较广,在大三出国访学之前做过流体力学、粒子物理方面的科研,但是依旧很迷茫,觉得都没有很适合自己。所以我在伯克利做的是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科研,这一段经历,让我觉得着实有趣,于是决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回国后,我依旧选择了这个方向的课题组进行科研,虽然国内这段科研研究重点与伯克利的不同,但科研不就是求同存异的吗,就是一个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内找到自己中意的那一个领域继续做下去的过程。


所以我的建议是,既然是本科生,那就大胆地去尝试,所有你听到后感兴趣的方向,都可以去做一做,毕竟你只是科研界的小孩子,没有人会因为你做的好或坏对你评头论足,你所有幼稚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导师耐心的解答,这是你以后成为研究生和faculty所没有的待遇。遇到不喜欢的方向就换一个试试,科研那么丰富多彩,总有一款适合你。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我这样无头绪地尝试,可能有些科研实践所做的方向与申请方向不一致,会不会使得自己申请时的科研背景没有别人那么强。我的回答是:基本不会。我在无面试被斯坦福物理学全奖博士录取后,跟许多教授谈过。其中一位我很喜欢的做量子器件的教授让我介绍一下自己的科研,我告诉他,我曾经做过力学、粒子物理这些与凝聚态不相关的科研,甚至我的一封推荐信都是做粒子物理的教授写的,但是我与别人合作发表过一篇凝聚态物理的文章,也算是在凝聚态领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他告诉我“I don’t care what you did before, and your papers, they don’t make any sense. I just looking for smart and curious students and train them well.” 所以,你之前做过什么,教授们并不是很关心,甚至你以为很骄傲的文章发表,在他们眼里也没什么大不了。他们关注的是你的科研能力,你是否对这个领域足够敏感和感兴趣,以至于在他的带领下能够发现一些新颖的物理性质。因此,不论你之前做过哪些方向的尝试,只要你拥有科研导师的认可(很好的推荐信),那么你的科研能力就得到了肯定。


曾经在伯克利与做凝聚态的Michael Crommie教授在Professor Lunch上交流过,他说他曾经一直招本科做凝聚态方向的学生,但是后来招了一个做粒子物理的,凝聚态零基础的学生,他在组里异常突出,科研十分出色,让他彻底改变了对本科生科研方向的偏见:科研看能力和潜力,不是看做的时间久不久。我想,如果你对一个方向不感兴趣,就算忍着读了这个方向的博士,也未必会对你以后的工作有所助益,因为你没有potential和curiosity,你不关心你所研究的领域还能在哪些方面填补缺漏或者所有突破。



关于标准化考试



从大三伯克利暑研回国后,我联系了世毕盟,开始了GT备考和申请之路。因为当年的10月就要开始准备文书,而我7月份GT才刚刚开始备考,这包括TOEFL、GRE、GRE physics,时间非常紧。可以说,如果没有我在GGU的培训师李老师的帮助,我的GT考试之路不会那么顺畅,每次报考,时间规划等等,李老师都给我无微不至的帮助,最终终于达到了GT成绩要求,特别是托福口语23,实在是感谢十一放假期间还在督促我练习的李老师。如果现在要给一些申请建议的话,那我认为要早些联系GGU,因为GGU提供的是一全套完整且系统的申请帮助,他可以帮助你提早准备整个申请(包括GT考试,海外科研等),将努力分布在大学各个阶段,这样的申请是准备充分,有自信的,而像我这样就会非常忙乱,一不注意心态就会失衡。如果不是我一时兴起在伯克利有一段科研,那么我的申请就会很难。对于TOEFL和GRE考试,有些同学说在美国得分会高一些,我的经验是在哪考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对于口语,在美国很多外国人口语很溜,你的口语得分一般会比在国内考要低一些。


关于选校和申请材料



选校和选教授是最耗时的过程,如果你大四上还伴随着课程、科研压力,那么这个事情会很棘手。因为你得去每个学校官网找到每个教授的个人网站和课题组网站,一个个去分析是否和你申请方向吻合,如果吻合,那么需要记录在文件中,此后再去看每个教授近年来的具体研究和主要发表文章,这样才能在你的个人陈述中直中要害,表达出自己对教授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和自己的一些创新性观点。这一点必须是自己去完成的,没有人可以插手帮助到你,因为你对于教授的了解,将会在面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GGU的mentor(MIT博士毕业)是这个方面的高手,他对我的要求是:每个你想跟的教授(写在PS中的教授),当别人让你介绍他时,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主要研究内容,再用一句话说明你为什么要去他的组里。每个项目,你必须要找到3-5个方向一致的教授,谈论起他们时,如数家珍。可以想象,如果你申请10个大学的物理学项目,那么就有约40个陌生人需要你去归类和深入了解,工作量可想而知。就是在GGU的指导小组的督促和帮助中,我在有课程、科研和GT考试的情况下,完成了选教授这一艰难的步骤。此外,很多大学有很多适合的项目,有些大学可以同时申请多个项目,但是每个人申请项目的总数不宜太多,于是要做出很多取舍,GGU的mentor在这一方面经验丰富,凝聚态物理的top、medium和针对我个人情况的保底项目,他都了如指掌,所以在选校选项目上,我很高效地完成了。


了解了各个学校的项目、教授之后,写个人简历和个人陈述等等文书,可以说是行云流水,有太多的语言想要表达给我心仪的教授。一开始我的文章结构和内容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科研不可以仅仅写科研,最重要的是突出你的目的,你的初衷,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文书的初稿只花了约一周时间,但是GGU mentor的建议和修改让我的文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版,最终达到了一个正式科研人该有的文书水平。此外,因为和GGU mentor交流频繁,所以在申请过程中我的第一通讯方式变成了邮件而不是微信,这也使我养成了勤查邮件的好习惯。所以,在这里我十分感谢我的超级大牛mentor,因为时差,他在申请季经常深夜为我修改文书,为的是第二天一早我能收到他修改的文书,加快申请的进程



申请接近尾声



申请结束后,最焦虑的日子来临了,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check邮箱,看看有没有申请的学校需要补充材料的邮件、offer或者拒信。因为有我在GGU培训师的一路照料,我的整个申请过程很顺畅,但是她还是要求我带上成绩单、在校证明等等申请材料回家过年,这使得在疫情中对方学校需要补充邮寄和发送的材料能够及时寄出。我所有的面试都来自于剑桥和牛津的教授,在GGU指导小组的帮助下,我的面试准备十分充分,因为有三段主要科研,GGU mentor建议我主动给教授讲解我的科研,并且每个科研需用3PPT讲解清楚,材料适当,时间安排也很合适。因为GGU mentor对我的PPT进行严格修改指导,而且提前与GGU mentor演练,所以面试中很多教授的问题我都深入了解过,这使得我在面试时就被很多教授直接预订博士研究生。


其实在接到牛津、剑桥教授的邀请后,我已经觉得很满意,开开心心地过了个好年;但后来美国大学没有面试直接给了我很多物理学全奖PhD offer,让我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还记得收到斯坦福offer的那天早上,我不敢相信,反复和李老师确认offer的真实性,直到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大大给我发了一个祝贺的表情,我悬着的心才落下。因为我以前在加州访学,很喜欢加州的气候和阳光,所以最终选择了斯坦福大学的全奖PhD就读。


致谢


 

最后,非常感谢一路指导和陪伴我的世毕盟mentor和培训师。我在时间紧迫情况下联系GGU,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是GGU给了我申请的动力,让我掌握了一个科研人查阅文献、分类高效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希望GGU再创申请的辉煌。


Stanford, Oxford, Cambridge,火速锁定世毕盟后的短期疗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