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书屋(第十八期)
本周书籍: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说到现在依然在世的文学大家,就不得不提到米兰·昆德拉。作为诺奖常年的陪跑者,昆德拉的伟大已经不需要诺贝尔奖来证明。如果能在有生之年获得诺奖,那我觉得这是诺奖的荣幸。昆德拉的小说在这个世纪初曾经引领过一段时间的阅读风潮,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快餐文化的盛行,读过他的书的读者越来越少。因为昆德拉的书籍并不好阅读,他的很多书籍都能体现出他的核心思想----“轻”,想要理解好这个“轻”的含义不是很容易,需要反复阅读并且结合一定的人生阅历可能才能初窥门路。
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是昆德拉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思想的精华所在。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简单地说,托马斯是一匹找得到爱情归属却找不到身体归宿的“种马”,特雷萨是一只长不大的瞪着一双迷茫而无辜大眼睛的“小鹿”,而萨宾娜是一头永远渴望另一方的“猎豹”,至于弗兰茨,像一只向往蓝天却永远飞不高的“鹦鹉”。
这本书故事线跳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来表达核心思想,所以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读完这本书,当你设身处地的思考文中主人公所遇到的感情问题,生存问题以及人性问题的时候,你不由地陷入了迷茫与疑惑。所谓“重”,就是人生在世背负起的责任和经历的磨难,可是“生命之轻”到底是什么,一直不得真谛。萨比娜独自生活了四年仍然不能从莫名的悲伤中脱离,和弗兰茨分手之后这个男人没有试图挽回或者报复,就像萨比娜不存在过一样。“生命之轻”,即灵魂的重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就解释得通了,人的一生就是灵魂和肉体不断调和的过程,王尔德说,灵魂就像小女孩,躺在地上又哭又闹。所以还得好好得跟自己谈谈,只有内心足够强大,不断寻求存在的意义,才能承受得起这所谓的“生命之轻”。
除了探索生命的轻重,文中还有很多话语以及概念令人深思,比如“媚俗”:“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媚俗是掩盖死亡的一道屏风”,“媚俗的根源就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关于这些概念,其实我也没有非常理解,但是这些语句都引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以及生命意义的反思。
虽然这本书读起来可能有一些困难,而且立意过于深刻需要大量的人生阅历,但是这本书也确实是一本在探讨生命意义方面非常难能可贵的佳作。如果你现在正在迷茫,或者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不妨尝试阅读一些这本书吧。
推荐指数: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