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trongart教授:中文房屋与生成语法

2021-11-22 13:03 作者:Strongart教授  | 我要投稿

   哲学中有很多有趣的思想实验,但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把一个很强的设定作为前提,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带过,然后对其得出的很强的结论大惊小怪。约翰·塞尔的中文房屋实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下面Strongart教授就来给同学们分析一下。

   先看中文房间的思想实验,其大意就是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完全不懂中文的人,房间只有一个窗口可以相互传递纸条,房间内的人有一个包括了所有中文对话的翻译手册。当房间外的人用中文提问时,他就在手册上寻找对应的回答,然后他再把这个答案传递给房间外面的人。试问:房间内的人是懂中文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他却能够通过关于中文的图灵测试!

  我估计这里塞尔可能想的是词典,但对话要处理的主要是句子,所以就设定了一个类似的句典。不幸的是,语言中词和句有个本质的差别,一般词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句子则是可以无限生成的。严格说来,我们只能有词典,而不会出现这样完全的句典。当然,提问者也不会故意找复杂的生成语句,但至少这个翻译手册的处理要和人脑处在同一个量级上。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人脑也是有限的啊,怎么能够处理无限的句子呢?按照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点,人脑是在进化中产生了一个自动处理语言的功能,对于个体而言就是先天的普遍语法,这才使得人能够近似无限的处理自己的母语。若是要给出这样的翻译手册,恐怕就要破译这里自动程序,搞不好就相当于做一个人工大脑(至少是和语言有关的部分),这样的人工大脑要强于以中文为母语的人,能够完成中文对话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要制造这样的人工大脑,哪怕只负责处理语言的部分,也远超过现有的科技水平,翻译手册的设定显然过分简化了。

  有些学者会认为是人与翻译手册共同理解的中文,从字面上看是正确的,但容易产生误导作用。其实,真正懂中文的就是翻译手册,人只不过是起一个传递信息的作用。这里说翻译手册懂中文可能有点奇怪,它实际上是隐喻制定翻译手册的人,就像我们有时候会说这个答案能够解答某个习题。如果这个翻译手册改为中文与不懂中文者的母语之间的翻译,此时倒是可以说他们能共同理解中文,实际上这就相当于对照词典来学习第二外语。

  总而言之,人脑对语言的处理包含很多无意识的操作,一般都是依靠意义在所见即所得的界面中直观处理,要跳过这样的意义直观找背后的源代码,无疑是一个舍近求远的过程,翻译手册要比懂中文的人要更强,更适合以超级语言处理程序的面貌出现。


  问题:玩游戏时控制人物吃回复生命值的道具(比如鸡腿),什么是所见即所得的直观界面,什么是背后的源代码?


Strongart教授:中文房屋与生成语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