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虫记·普格·螺髻山·20180923 (8)


南方常见的桔梗科植物,可以在中高海拔地区生存。
相比与大多数桔梗科植物,本种的花冠显然小得多。
本种与人参没有任何关系。

我以为这个系列已经介绍过珠光香青了,但是没查到记录,可能是跟2016年记混了。
常见的观赏用香青,野生个体在国内广泛分布。

较为高大的草本植物,可能是很久之前从美洲引入的,目前在国内分布广泛。
上次见到它还是2015年,在老家的郊区。

白酒草属并入飞蓬属,所以它现在应该算是一种飞蓬。
与原白酒草属最常见的小蓬草相似,但本种叶片羽状分裂,花黄色,不难区分。

西南地区常见的火绒草,茎细弱。
火绒草属花序旁有白色的叶,很容易辨认。
当然,它不能用来做火绒。

不太常见,分类上与向日葵近缘,总苞和花的排列与向日葵有点相似,但花很小,不能当瓜子吃。
见于华南和西南的山地,亚热带植物。

原来被定在鼠麹草属内,但国内的鼠麹草最后都被移走了,大部分似乎到了香青属,也有少数几种移到了拟鼠麹草属,比如本种。
常见种类,在江浙一带是野菜。

分布广泛的常见种,似乎不太适应城市环境,我只记得在农村见过。
全株密被腺毛,特征独特。本种在当地是很多昆虫的蜜源。

存疑,虽然我在欧洲见到过很多总苞反卷的蒲公英,但国内有记录的此类蒲公英屈指可数。这很可能是因为欧洲的分类学家过度发表新种,很多相似种之间不一定有稳定的生殖隔离。

长相有点畸形的四叶葎,但种类应该没问题。
常见种,几乎全国广布,生态位与其他拉拉藤差异不大。

名叫木通,但实际上是一种铁线莲。国内见于西南地区,不常见。
原生铁线莲不像园艺品系那样艳丽,但它有比较完整的生态功能,也不需要过多的照料。

当地的常见种,大型攀援草本,可以爬满整片灌木丛,果实的形态可以用来区分近缘种。
这个东西是真可能有药用价值,因为它是罂粟科的。

果期的假升麻,五年前在川北写记录的时候见了不少,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花很大的委陵菜,花瓣边缘波状。
不常见,近于蕨麻,模式产地为四川大相岭。

叶形非常独特的火棘,叶背有绒毛。
原产我国,西方某些国家引入观赏。
与火棘一样,果实含有淀粉,理论上说可以吃,但口味一言难尽。

简简单单来个悬钩子。
本种在南方比较常见,秋季结果,可以吃,但我没找到成熟且没被摘走的果实,只能说,我国的人口还是挺多的。

南方常见的柴胡,比大多数柴胡小得多,不易发现。
柴胡属的特征很明显:伞形科的花+类似单子叶植物的叶。如果叶子像芹菜一样,那肯定就不是柴胡。

“对食草昆虫,我唯唯诺诺;对无毛猴子,我重拳出击。”
叶形与异株荨麻有较大的差异,有点像蝎子草,但荨麻叶对生,蝎子草叶互生。
苎麻的叶子也是互生,但蝎子草会扎人,苎麻不会。有经验的观察者可以看到植株上的毒毛,不需要真的去试一试。

另一个版本的琉璃草,果实有倒刺,可以粘在裤子和鞋带上,让人解不开鞋带。
踩草丛时最好避开成熟的琉璃草属植物。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