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康复辅具3D打印成就矫形器和固定器定制时代
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领域跨学科的合作日益增强,除了医疗的手段,康复工程技术的依存对全面康复,提高疗效也是必不可少的。医疗3D打印技术的发展,医学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的提高,使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了显著发展,像赛纳数字医疗在康复矫形器的研发上,就为个性化的定制,为精准医疗创造了条件。
在具体认识3D打印矫形器之前,我们要首先了解我们国家面临的康复现状。

康复现状
01
中国残疾人基数大,康复辅具需求大
我国残疾人数量达8,500多万,2020年,全国共为242.6万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2021年,全国共177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我国残疾人中康复器械的渗透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0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失能老龄人口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 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2.64 亿人,康复医疗服务人群中,老人人群占比逼近30%。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结构演变的主要趋势,未来失能、半失能老人将成为康复服务重点人群。2020年老年人群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达7600亿元。此外,慢病人群、残疾人群康复医疗2020年市场规模分别为5500亿元、3500亿元。
骨科门诊量与住院人数随着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增长,老龄化导致骨科门诊量与住院量增加(关节、创伤与脊柱患者增加)。

03
外伤及儿童脊柱侧弯人数逐年增加
每年因交通事故新增受伤人员近10万;运动引起的外伤人员也在增加。
2022年1月12日CCTV-13央视新闻: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前期流调数据,结合权威杂志、国内专家共识,预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发生脊柱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且还在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脊柱侧弯已经继肥胖、近视之后,成了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04
我国脑卒中现状严峻
我国脑卒中存活患者1105.7万人,因脑卒中而残疾存活者685.5万;每年新发病例240.8万,死亡病例112.0万。目前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状况十分严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其患病率、发病率近年来大幅上升。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但仍存在产业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日益加快,给提升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核心竞争力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有利于引导激发新消费、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福祉。

基于以上几点,可见我国对矫形器与假肢、个人移动辅助器具、沟通和信息辅助器具、个人医疗辅助器具等康复器具的供不应求,特别是定制型的矫形器,更符合现阶段市场发展需求,例如医院及医生诊疗效率要求及患者个性化要求,这就给予我们3D打印行业从业人员以思考,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通过数字创新和产品迭代来促进产业发展,保障国民健康,提高大家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

矫形器是什么?
矫形器是在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上,作用于人体四肢或躯干,用以保护肢体稳定,预防、矫正肢体畸形,治疗骨关节、神经与肌肉疾病及功能代偿的体外装置。现代康复医学已把矫形器技术视为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同等重要的四项主要的康复治疗技术之一,运用于如患有脑卒中、脑外伤、骨肿瘤等人群的手术后期康复治疗。
3D打印矫形器的出现,可以让矫形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患者有更加舒适方便的体验。赛纳数字医疗根据每个患者独特的实际情况,采用3D数字化定制技术可以制作“个性化”的康复矫形器具,更加符合“精准医疗”的科学理念。

针对传统矫形器传统制作方法存在的效率低、舒适性和经济性差,环境污染,并且有佩戴者会出现皮肤溃烂、压疮等并发症等问题,采用三维扫描+数字化设计+3D打印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迅速解决目前的定制型康复辅具制作工艺繁锁复杂的痛点,设计上不受与传统产品相同的形状和特征的限制。3D打印技术允许在不增加制造时间的情况下设计和制造具有更高功能、复杂性和美观性的矫形器,以达到更好贴合性以及更快的交付时间,并且更容易通过设计优化来提升患者的使用体验和康复效果。

近期,赛纳数字医疗矫形器工程师,联合中大五院、珠海残联、仁和骨伤医院的康复专家,在3D打印矫形器应用方面,采用3D数字化定制技术方案帮助患者定制康复辅具、个性化矫形器。
采用三维扫描+数字化设计+3D打印的相结合的方式,为多名患者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矫形器,并且首次采用了智能化专业矫形器修型设计软件,结合尼龙3D打印系统,完成了迅速交付、精准适配,使多名患者受益。


3D矫形器实际案例
来自珠海市香洲区的张先生,因中风后遗症,左上肢肩关节半脱位、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不足、手指屈曲挛缩畸形,在外院采用传统低温热塑性板材进行固定后,多次调整不能使肩关节复位,来珠海仁和骨伤专科医院找专家寻求康复治疗。该院骨科杨辉主任,结合赛纳数字医疗3D数字化定制技术方案,为张先生量身定制了一套3D打印肩肘腕手矫形器。佩戴后,效果非常明显,肩关节良好复位、手指挛缩明显改善。

上图为张先生之前用的矫形器

上图为张先生的3D数字定制式矫形器
珠海残联康复中心的小朋友也穿上了赛纳数字医疗与康复中心老师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新鞋子”:


喜爱运动的王先生,在一次剧烈运动中,不慎扭伤了肘关节,导致肌张力增高,需要持续牵引。

中大五院康复科的专家联合赛纳数字医疗矫形师,为王先生精心设计定制了最佳的固定式3D打印矫形器,角度最佳持续牵引,精准适配,取得了很好的康复效果。
中大五院康复中心更多的患者朋友穿上了更加透气的3D打印踝足矫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