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学 范志红(32讲)

海鲜食品不适宜成斤吃,也是动物蛋白涉及过多容易患病(如痛风、高尿酸相关疾病)。
鱼可以吃,但不建议当饭吃(餐餐吃),偶尔吃那么几次。
红肉鱼→视力
清蒸、压力锅烤、烤箱烤都是比油炸、碳烤要好。
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最佳的摄入范围(结合人体自身状况)。
水产品蛋白质含量与肉类相当,但脂肪含量低,(鱼油)中老年人适合用来补充营养。
骨头汤不能补钙,是乳化的脂肪(牛奶也是)。
新鲜的肉,蛋白质高,脂肪少;加工肉制品相反,且加工肉制品有可能有大豆蛋白,但因为里面有很多亚硝酸钠和不太好的剂。吃多有增加癌的风险。
少吃,摄入少。少吃烧烤那些。(偶尔)
肉也要每天控制一定量。白肉比红肉要好。
生理状态差异会有不同的食物需求,而现代生活条件好,已经不缺少脂肪类食物来丰富脂肪营养。但钙还是需要想办法通过食物补充。
而那种可吃可不吃的食物跟营养素的关系不大,例如薯片那些。

应季的食物得到的光照和雨水会比大棚要好,所以不像是往常说应季的新鲜,而是应季的营养要比其他的要好(当地土质和光照等影响,就像新疆的番茄就好吃,平常很多市面上的西红柿已经吃不出味了)。
食物可以各种种类都吃一些但不能过量,就像红火龙果和白火龙果,它们的品种不同,宣传的对人影响也不同。
食物的种类有很多也很复杂,但对于能入口,色香味俱全,还有营养的食物都是不错的。不过每种食物的获取来源不同,我们人体会收获的营养和能量也会不同,但像是饮料代替水果这种不科学(因为不能说水果中含有的其他能量就被忽略了,维生素也是没法代替天然的蔬果食物)。
列举的苹果

糖尿病人更适合自己食用杂粮,而不是打成浆,这样虽然很好吸收,但血糖反应会不利于病人控制血糖。
打汁会影响食物营养结构。
每个人对食物都会有不同的吸收和影响。
天然食品中,对食物营养素的吸收有妨碍或有害消化道健康的物质,叫做抗营养因素。

蛋白酶抑制剂,存在于像是豆类的种子中、坚果的种子中都含有。
茶会降低消化酶,所以肠胃不好的人不要常喝。
大豆要彻底做熟后食用。
人类并不适合全素饮食。









吃一些绿色蔬菜对钙的供应有帮助。
所以没必要一定追求大鱼大肉来提供各种营养,因为它们需要综合考虑。





谷类种子胚乳含有大量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可供萌发时作为营养素使用,但平常是被我们吃掉了。






燕麦和大麦


什么都得吃,粗细结合。
不要光吃精白米、精白面(精白细软的主食),容易发胖。

血糖高了也不好,低了也不好,这两种都有对身体造成不同的损害。
可以吃一点GI全谷食物。不要猛吃进食,细嚼慢咽。
一些低糖、无糖的标注食物可能没有这么神,管住嘴比讲究这些要好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