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老字号中药铺同仁堂的由来
现在我们一提到老中药铺,大家都首推同仁堂,以前的王公贵胄一说有点病吃药,那非得是同仁堂的不可,那这传承300多年的老字号是如何创立和发展的呢?

这要得从同仁堂的创始人说起,同仁堂的创始人名叫乐显扬,是浙江绍兴人,在明朝末年来到北京行医,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开了属于自己的药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同仁堂,那么“同仁堂”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典故,说是某一年,康熙得了一场怪病,浑身起红疹子,奇痒难忍,宫里的太医开了很多方子都不见好,他便决定不再请太医了

有一天晚上,康熙出宫微服私访,走到个小胡同里呢,看到有一家小药铺,就敲门进去了

进去之后看到柜台前坐着一个郎中,也就是乐显扬,乐显扬看到康熙来了,便问他有什么病,康熙把自己的龙袍撩起来指着自己胳膊上的红疹子回答,乐显扬给康熙把了脉后,又看了看康熙胳膊上的红疹子,便表示没什么大碍,随后从货架上拿下一个药罐子,便对康熙说,这里面装的是大黄,让他他回去按照比例煮大黄水,每天泡一次澡。不出三五天,就能痊愈

康熙便按照乐显扬说的去做,没想到三天之后病果然好了,有一天晚上,他又来到这家药铺感谢乐显扬,一看他医术如此高明,康熙说要推荐他招到宫里去当太医,但乐显扬却说,他可不那么想,他只想把自己的药铺子开大点,但只恨财力不足

康熙便说道:“这有何难,朕在内务府有个朋友,若您不介意,朕给你写张便条,你就拿那张便条去找他”,说着,写完便条就走了,乐显扬也没拿这当回事,隔了几天才想起来,于是拿着便条到内务府找那人,人一看是康熙御笔亲批,便赶紧办,就给拨了很多银子给他,乐显扬便用这堆银子建了一个药铺,一想到康熙对自己这么关心,一定要对得起大家,所以选最好的药材原料,用最精致的炮制工艺,于是便把自己的药铺起名叫做“同仁堂”

大家去同仁堂的时候都会看到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下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这便是同仁堂作为百年老店留下来的先进的服务经验,如果我们今天的中药行当,真能遵奉同仁堂这副对联,恐怕今天中药也不至于有什么信任危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