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目标】
1. 结合篁岭的乡村景观,归纳篁岭的乡村景观和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能够解释篁岭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如何造就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 通过篁岭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土地与特色晒秋文化形成原因的探究,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上饶市某高中高一下半学期的学生。作为高一的学生,对文化有所了解,但对城乡景观这个抽象的大范围的概念,定位比较困难,而且受年龄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实际接触认识各地的城乡景观是很少的。如果不以生动的实例讲述,是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的。
【设计理念】
本节主要采取案例探究的教学模式,选择学生熟悉的家乡案例——篁岭晒秋,能假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家国情怀。本节课以篁岭游览的时间线索串联课程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乡村景观与其地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影响它们形成的有哪些因素。本次授课我们以一道2016年的高考题为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中国最美符号“篁岭晒秋”,进而带领学生一起去参观篁岭的乡村景观,感受它的地域文化,让同学们做到“沉浸式体验”,再让同学们一起分析影响因素,一方面是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回到课堂开始的题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乡村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及设计的地理要素。
教学难点:乡村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