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李昕升】古代女发明家如何逆袭?中国百姓衣料如何全面升级?

【黄道婆】
一.棉花历史
1.中国古代衣服原料来源:丝毛麻葛
丝—有钱人、贵族
麻、葛—大部分老百姓
2.棉花
(1)属于外来作物,大约先秦时期进入中国
(2)棉花的种植与使用长期以来主要偏居一隅,主要局限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3)宋代进入中原(黄道婆起重要作用)
二.黄道婆
1.经历
(1)早年经历:作为童养媳的故事(详见视频,主要来源于文学作品,没有可靠证据证明)
(2)流落到海南岛后,从当地黎族人民学习到先进棉纺织技术,在此基础上借鉴传统丝麻纺织技艺与织染文化的合理元素,不断创新
海南地区优势:
①自然条件好
②栽培早,棉纺织技术历史悠久
(3)元朝元贞年间返回故乡上海,根据需要总结出一整套融合黎族棉纺织技术与当地纺织工艺的完整的新技术
回乡原因
①年老思乡
2.与各地百姓结下深厚情谊
(1)与海南百姓
(2)对家乡的感情

(3)家乡人民对黄道婆的敬重
三.黄道婆的贡献
1.革新纺织工具

(1)捍:棉花脱籽机
踏车去除棉籽代替手剥,提高效率
(2)弹:手工弹棉机
提高效率、质量
(3)纺:脚踏三锭木棉纺车(黄道婆纺车)
轻巧省力,功效倍增
(4)织:棉织布机
错纱配色,棕线挈花
2.影响
(1)使得棉布登上历史舞台,从元代开始一跃成为最主要的衣着原料之一,成为元代夏税之首
(2)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促进形成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真正形成男耕女织传统
(3)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棉纺织中心奠定基础
(4)增进汉族与黎族的交流
四.历史记载
1.躲进道院,出家为道,与道教结下不朽之缘。但在发现新的史料之前不能断定黄道婆是道姑

2.史书评价
(1)正史没有记载
可能的原因
①女性身份②封建王朝不重视技术人才
(2)地方志有简略记载
(3)最早记载:元代文人陶宗仪(见下图),王逢《黄道婆祠并序》

(4)今人评价:大加称赞,非常肯定。世界对她的评价也很高

五.后世纪念
1.松江人民1336年树立祠堂,在战乱中被毁
2.1626重新塑像,位于上海宁国寺内
3.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成立小庙
4.黄道婆墓:今华泾镇北面东湾村

5.海南黄道婆舞剧
6.电视剧《天涯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