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发现的新恐龙足迹化石以”大雄“来命名的原因及其背后的故事

翻译 | DoraWinnie
本文转发于微信公众号·月见台17600
在中国四川省发现了新的肉食恐龙的足迹化石,竟然以“大雄”的名字来命名为“野比氏实雷龙足迹”!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恐龙和“哆啦A梦”有着很深的渊源。

2021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恐龙足迹研究团队,公开了关于《中国四川省白垩纪前期足迹化石的新种“野比氏实雷龙足迹”》的论文。恐龙名字后面的“Nobitai”便是来自于哆啦A梦故事中的“大雄”。
这个珍贵的化石是于2020年7月发现于中国的四川省。在暴雨袭击后的板状岩石上发现了个脚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副教授等人对这一脚印进行详细的研究后,认定这是一种新的肉食恐龙,该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国际学术杂志的认可,并以新名字命名。

邢立达生于1982年,今年39岁,从他还是个孩子开始,就非常喜欢“哆啦A梦”。2020年12月,《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在中国公映(2020年8月在日本公映),电影里,大雄为新发现的恐龙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这次发现的恐龙也以大雄的名字命名。学名是以拉丁文拼写的,在“大雄(Nobita)”后面加上了代表人名的后缀“i”,正式命名为“野比氏实雷龙足迹(Eubrontes nobitai)”。
实雷龙原本是发现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侏罗纪肉食恐龙脚印的学名,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eu”(真正的)+“bronotus”(震撼大地的雷声)。两足行走,3个指尖上有尖锐的爪子,这些证据都表明这是一种肉食恐龙。而这一次也是首次在白垩纪地层中发现实雷龙的足迹。
“野比氏实雷龙足迹”中的第二趾和第四趾左右距离都要比目前所现的其它物种都要大,中趾稍稍向外,脚部很宽,因此被认定为新物种。
根据脚掌长度(31厘米)推测,野比氏实雷龙全长约为4米,被认为活动于大约1亿2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但是目前只发现了实雷龙的脚印化石,所以还不完全清楚其外貌。

创作出《哆啦A梦》的藤子·F·不二雄老师非常喜欢恐龙。在《哆啦A梦》的故事中,多次可以看到利用秘密道具去恐龙时代冒险。1980年上映的第一部哆啦A梦电影就是《大雄的恐龙》,讲述了大雄抚养一只双叶铃木龙的幼崽,并将其送回白垩纪的故事,很多人也因为结尾大雄与皮助的分别而泪流满面。
短篇故事《发现恐龙的脚印》(收录于瓢虫漫画单行本第44卷),讲述的是大雄因为看到了发现脚印化石的新闻而感到非常兴奋,和哆啦A梦一起前往恐龙时代并让恐龙留下脚印的故事。除此之外,《哆啦A梦》中还有很多有恐龙出现的短篇。
而这次以大雄的名字命名,也可以说是因为藤子·F·不二雄老师对恐龙的那份强烈的情感吧。

“野比氏实雷龙足迹“化石的复制品,之后将在”川崎市藤子·F·不二雄博物馆“展出。
另外,从11月30日开始,“野比氏实雷龙足迹“化石的复制品,也将会在东京上野的“国立科学博物馆”展出。通过这些复制品,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1亿2500万年前那悠久的时光吧。
邢副教授的话:
大雄和哆啦A梦对于很多中国孩子的影响很大。《哆啦A梦》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好奇心和温情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无法替代的童年回忆。怀着感激的心情,为这个新发现的化石起了”大雄“的名字。
真锅真(国立科学博物馆副馆长)的感想:
大雄一定会因为这是肉食恐龙的脚印而感 到很兴奋吧。从脚印中想象出野比氏实雷龙的样子,还想要继续寻找身体的化石,梦想也在继续扩大。如果能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对恐龙和脚印化石的研究更感兴趣的话,我很高兴。

为了纪念新恐龙脚印的发现,特别公开漫画《发现恐龙的脚印》(收录于瓢虫漫画单行本第44卷)至2021年7月14日结束。

更多关于 #哆啦A梦# 的内容
还请大家前往“机器猫吧大全”观看
看我的!任意门:www.dora-fam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