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指导师介绍成因及措施?

2023-07-10 22:29 作者:小马职考  | 我要投稿

有不少中小学生,一般女孩在10岁以上、男孩在12岁以上会出现厌学情绪,在看待这一问题时有的家长或老师因为缺乏心理指导经验,对青春期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认识的不够,导致更多的批评或压力事倍功半。根据统计,大约有15%左右的中小学生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网瘾、厌学、社交恐惧、焦虑等。这些问题需要家校积极的配合、关注,找到原因及时的引导。本文就厌学方面问题,简要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厌学情绪的成因浅析

从专业角度来看,厌学情绪的产生并不复杂,主要有孩子自身原因和教育环境导致的。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学习压力的增长,较容易产生逃避心态,如果引导的不够或自我意识欠缺,久而久之就会加重厌学情绪。

在学习习惯和意识养成方面,有的孩子并没有积极的学习目的,或称作动机。常常会认为是为了学而学,或是为了考试、为了家长等等,这种认知容易让学习成为精神的包袱,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就会回避或畏难。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是精神意识和心理的统整行为,不断的强化并接受外部环境的激励刺激,就会让孩子做到坚持、积极。

同时,从自身心理发展角度,容易厌学的孩子在心智发育上水平较低,或比较迟缓,抗压力不够易导致情绪不稳定,自卑,这也都是厌学的底层意识。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从父母身上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日常的语言、行为习惯直接作用于孩子怎样看待学习、生活和对周围世界的初步认识。有的家长或许并不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总是主观上认为孩子学习就是学校的事,很少投入时间自我提升或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兴趣。

还有的家长则过度的对孩子要求严格,只看结果不会因才施教,这种特点忽视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规律,一味的严格并不科学,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很重要的。压抑孩子玩耍的天性,也容易导致其对学习的厌恶。

二,指导建议

家长和老师的角色从本质来讲,都是孩子的塑造者。在家庭中,家长要多运用鼓励和赞赏策略,去让孩子不断的产生成就感。比如设定不同难度的小目标,去让孩子有意识的去完成,不一定都和学习考试有关,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当孩子轻松的完成目标,就会增加一份信心,逐渐的在学习上也能反应出来。

在校园教育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关键的,比如设计一些不同主题的班会或小竞赛,编写一些游戏性有意思的教案,让学生激发兴趣,乐于挑战。运用一些心理指导技术,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点和问题,遇到障碍时,就可以及时的做出干预,帮助学生克服负面情绪。此外,要保持和家长定期交流,给家长提出一些行为素养上的培养建议。家校共育重在用心沟通,真正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会因为出现问题而冷漠对待,避免孩子对于老师的不信任。


综上所述相对比较简单,但本文主旨还是希望家长和老师们多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帮助一些问题孩子建立自信和乐观的性格,这样才能逐渐让孩子走出厌学的消极影响。


如果你对心理健康指导师学习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交流!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指导师介绍成因及措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