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学人的闲谈:愿科学之光照耀社会

2022-08-12 20:09 作者:夢を守る人  | 我要投稿

社会学并非是一个拥有很大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她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机会并不多,人们也对她知之甚少,以至于当我的亲朋好友问道我在学什么专业的时候,我都会说我是学法学的(社会学是法学类的专业),这个时候亲朋好友会说:“哦,你学法学的啊,以后是不是要做律师啊。”,这个时候,我都会含糊其辞的说我不是这个方向的。事实上我们社会学系的同学们大多数都是如此,自称法学生(一般直接说我们是法学院的),也算是蹭一蹭法学的名气。正所谓法律大家,天下显学,社会学系,闻所未闻嘛。

我常常思索社会学在中国为什么诸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这样的知名度?所谓社会学,顾名思义当是一门研究社会的科学,但是却没有作为科学走人到社会之中,社会学仿佛是无人区的灯塔,虽然她的光芒很亮眼,却没有什么人看见。也许言之有过,但是社会学人当真是在锦衣夜行。

经济学自称社会科学的皇冠,我们自称社会科学的明珠。可是这颗夏昼里的夜明珠,没有让人看见她的光芒,在很大的原因是社会学的社会二字,人们过于的熟悉。当我们完成学业,从学校里毕业时,父母会十分关切的对我们说:“以后进入社会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情就和我们讲,别报喜不报忧。”又或者我们做了什么不符合规矩的时候,父母也会总是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以后进入社会要注意一下,你这个样子不好,这样子是不对的”。如果大众对哲学的印象是玄之又玄,夸夸其谈;对法学的印象是官司不断,法令如山;对文学的印象是读书万卷,笔下有神;对经济学的印象是生财之道,发展法门;而对社会学的印象就是没有印象。人们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之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源于日常的习惯与经验,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个人的经历和际遇,所谓对社会学的印象就是日常生活。

并且对于庞杂繁多的法条,变幻莫测的金融,玄之又玄的哲理,更不用说专业性十分强的物理原理,化学现象,生物科技,军工技术,人们谈论社会和社会问题的门槛是很低的,人们生活在其中,有直接的经验的体验和感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形成了惯习,并总结出了观点,这便是对社会的初步探索。经验归纳是科学之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中获得了社会生活经验,并形成了朴素的社会观,形成了看待,分析,解决个人在社会中的问题的模式,同时在发达的互联网世界中每一个都可以发表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以此好像不需要一门专门研究社会的科学,或者说社会学好像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计算繁杂,如数学物理一般,需要通过专业的学科训练,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加以学习的事物,越难学的东西人们越是敬畏,越是神秘的东西人们越是敬畏(因此楼下学土建的,隔壁学生科的兄弟,在我父母口中远比我这学社会学的人厉害。)而讨论社会的门槛低,社会学自然就失去在大众中的神秘性与专业性。

人们往往将直观经验的归纳与社会学的经验研究等同,忽视了从经验到理论过程中科学方法作用,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直观经验的集合用于分析和讨论生活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差距问题,贫富问题等等社会性的议题,这些议题包含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中,但并不是社会学本身,也不是社会学研究的本质内容,社会学研究与人们社会生活的经验出现了堕距,产生了隔阂,社会学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受到了人们日常经验的质疑。

在当前的社会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创新,以及收入较高,更能创造效益的专业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理科人才,科学技术的创新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科技创新性人才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赞美,国家的各种科普工作也是关于基本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方面的,毫不夸张的说在普通的大众心中,科学就是理科,理科就是科学。自然科学的权威就源于她的所谓的客观的科学方法,而与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性的同时与个体的生活又直接联系的社会科学,其神棍,砖家,骗子,杠精的负面标签是难以摆脱的,幸好在社会科学中社会学并不出名,也不出圈,而几乎被营销号神化的心理学,各种听书读物网追捧的各种哲学大家,以及一直被网友质疑的不懂经济的经济学砖家,她们的名声就不太好了,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在互联网社会中广受质疑。

但是社会学没有在中国社会引发广泛的关注的问题,来自于她的本身,这里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社会学史。第一个社会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了社会物理学的,后来为避嫌去掉了物理二字,称之为社会学,由此可见社会学发源于社会哲学与科学哲学之中,又受到了自然科学重大影响,事实上孔德期望于采用物理学的方法去分析包罗万象的社会,以此来建立社会学的科学性与专业性,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成为了孔德社会学理论的两个组成部分。孔德之后的斯宾塞将社会比喻为一个高级的是生物有机体加以分析研究,迪尔凯姆(又称涂尔干)则完成了第一部严格的基于实证统计的社会学专著。英法的古典社会学家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开创了社会学,但是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很快受到了接受德国古典哲学的洗礼的德国社会学的冲击,德国社会学家们质疑了实证主义社会学关于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的研究,客观的实证主义算不上是对社会的研究和分析,因为他们不仅忽视了社会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自然的研究对象,构成社会的人是不是一个从树上掉落的苹果,自然科学的方法并不完全合适。同时实证主义的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简单归纳,还远远没有到达认识社会的地步,迪尔凯姆通过对照一个地区天主教徒和新教信徒的自杀率,从而得出宗教对自杀行为的产生了影响,却没有去深究社会现象背后的人的意识和行为逻辑。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社会是一个实体,存在着结构,而德国古典社会学家认为不存在一个叫“社会”的超级存在物,人的社会行为构成了社会,社会只是人的互动形式,除此之外别无其它,要研究社会就必须要理解人的社会行动,要认识社会就必须要解释人的社会行动,理解和解释不是依靠严格训练的实证方法,而是需要社会学家的洞察力。德国社会学家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不无道理,人的因素的确是研究社会中无法忽略的,理解人的社会行为所蕴含的理性,是完全有必要的。

实证主义忽视了人的因素,行为的因素,而理解主义没有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看似是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但在公众的眼里,忽视人的社会学无法解释个人的际遇,与人的生活经验产生了鸿沟,并缺乏了鞭辟入里的认识。而没有自然科学方法的社会学带有主观的色彩,缺乏了科学性。结果就是社会学与社会人的脱离,社会学自然成为了隐学。

在社会学的古典时期形成了实证主义社会学和理解主义社会学两大阵营。而调和这两大阵营的社会学家,是一个美国人,这个时候社会学的中心又欧洲转向了美国,社会学也进入到了现代时期。美国人帕森斯调和了实证主义和理解主义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存在着结构,作为行动者的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以此是社会行动的结构,是为了满足维持社会而存在,结构产生功能,功能维护结构,社会就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但是在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中没有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贫困者,没有受到制度性压迫的失权者,有的是维持社会运行的绝对秩序,有的是在社会结构中安于天命的均衡。这严重扼杀了社会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帕森斯的均衡模型中那些所谓的“失败者”“不和谐者”“失范者”“越轨者”。只是偏离平均状态的涨落,一个碍害,一个意外。一个强大的社会系统决定了社会个体的命运,深深的压制着个人的能动性,给人以一种明显的无力感,在社会系统中人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在结构中按部就班的行动。

帕森斯在社会学的成功,却严重打击了社会学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帕森斯在对社会结构变迁问题上的保守态度,是当代中国人所不喜爱的。但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无论是古典的社会学,而是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经验的脱离是社会学没有完成学科使命的重大原因。本质上社会学家跳出世界之外的客观研究方法,将研究者从社会中抽离出来研究社会,就失去了洞察力和体验,就成为了在现象上研究现象。而理解主义的方法将复杂了社会现象还原为人的心理活动与理性,忽略了社会制度对人的制约,成为了在形式上研究形式。离开了实践的社会学,既不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又失去指导实践改造社会的能力,社会学在自己的象牙塔内自我陶醉。

社会学并没有停留于此,对帕森斯的批判是现当代社会学的起点,解决实证主义和理解主义的问题,并调和它们的矛盾也是现当代社会学家们所正在努力的,在多位社会学家的工作下也涓涓始流。但是社会学仍然无法避免她的保守问题,社会学是对法国大革命的消极回应,大革命导致的社会剧烈变迁,剧烈动荡,给法国人孔德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导致社会学是指向社会秩序的,她的大部分理论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学在面对社会变革是保守的,消极的,甚至在面对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妥协的,甚至是维护的,正如本文前所提及的帕森斯。同时社会结构对人的压制,对人的命运也是带有了巨大的决定论的色彩。

当代社会学家从未停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于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当代社会学家所追求的,虽然仍然无法避免社会学的保守性的问题,但也提出了不同社会设想。同时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结合,让社会学家重新回归到社会中,回归到研究对象中。通过常人方法学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研究常识世界,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与历史学的联合,将社会学的时间维度由工业社会后,延伸到整个人类社会历程之中。同时在重新审视自然科学方法的作用中获得更加有力的研究工具,以及计量化的服务于具体实践的应用能力。        

社会学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两百年,产生了许多经典的社会学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受到了大量批评,但是今天的社会学仍然方兴未艾,如日方升。社会学人不应该回避社会学的学科缺陷,也只有回应社会学的缺陷,社会学才真正的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发光发热,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愿科学之光照耀众人。

社会学不是没有被人们看见,而是不愿意被人们看见,她以专业性科学性将自己束之高阁,她的学者们还没有准备好,尚未主动的向公众诉说自己,在今天的B站知识区中尚未发现社会学背景的UP主,也没有发现专门科普社会学的UP主。我是真心的希望和大家分享更多的社会学知识,但是我知识浅薄,文笔拙劣,更重要是难以把握专业性和通俗性,趣味性和理论性,这不得不让我望而却步,但还是希望科学与人文之光照耀社会,尽我所能。

 

                                                   算不上社会学者的社会学人

                                                    8月12日

社会学人的闲谈:愿科学之光照耀社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