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翻译】Panzer Tracts 18 Pzkpfw38(t) 装甲防护

作者:Thomas L.Jentz,Hilary Louis Doyle
译者:Pzkpfw38nA车长
译者经验不足,相关翻译错误请各位积极批评指正。

装甲防护

38(t)的装甲厚度可以做到全方位防护7.92mm穿甲弹(侧后方装甲厚15mm),正面(25mm表面硬化装甲)防护口径2cm级别的反坦克武器。因此它的设计者毫无疑问地知道波兰的3.7cm反坦克炮可以从正面、侧面击穿它的装甲。不过驾驶这款坦克的车组对“全面防护”有着不同的看法,接下来的波兰战役也催生出了加厚其装甲的要求。



武器局满足这一要求的可行性在这篇节选自1939年10月25日《波兰战役的经验(Erfahrung Polnische Feldzug)》的文字中进行了论证:
通过应急改装来增加装甲厚度只能在车体正面实施,不能在炮塔正面实施。修改后续型号的设计完全可以加厚车体正面的装甲,但是出于重量上的考虑,尚不清楚是否允许加厚驾驶员前方的装甲。不过不可能加厚炮塔前部的装甲,这会使坦克前段变重,损害越野能力和机动方面的可靠性。为增加装甲防护而进行的的必要的改进设计不会在1941年前完成。

应急的车体正面防护加强从38(t)C型上开始引入,并一直沿用到了1940年的所有38(t)D型上。就像III号H型、IV号D型和E型一样,一家装甲供应商可能在另一家之前引入了这种改动。38(t)有两家不同的装甲更衣室:一家是克拉德诺市(Kladno,位于捷克中波西米亚州)的Poldihuette,A.G.公司,另一家是奥斯特劳市(Ostrau,位于捷克摩拉维亚州)的Witkowitzer Bergbau公司。

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被应用在了38(t)E、F、S型上:25mm的表面硬化装甲板叠加在25mm厚的炮塔正面基甲上、驾驶员前方装甲上、车体正面装甲上。除此之外,38(t)E、F型的炮塔侧面、后方装甲加厚(译者注:具体见表格)并且上层建筑侧面叠加了一块15mm装甲板。

最终定型的装甲改动应用在了1941年订购的38(t)G型上。一整块的50mm装甲板代替了炮塔、上层建筑、车体三者的25mm表面硬化装甲+25mm基甲的正面装甲。38(t)G型的炮塔侧面装甲加厚到了30mm,炮塔后方装甲加厚到了25mm。额外的15mm装甲仍然螺接在上层建筑侧面,但是车体侧面和后方仍然只有15mm厚——这点和A型一模一样。




装甲板易混淆名称:





译者顺带说一嘴,战雷里38(t)的弹药摆放方式是错误的......火炮瞄具的模型也是错的,是单筒望远镜,左侧的是备用机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