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6 奴隶占有制度矛盾的尖锐化和奴隶占有制度的解体

2023-08-27 09:3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6、奴隶占有制度矛盾的尖锐化和奴隶占有制度的解体


  奴隶占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世世代代剥削奴隶的基础上,文化发展起来了,成为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许多知识部门       数学、天文学、力学、建筑学,在古代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古代遗留下来的艺术品、文艺作品、雕刻、建筑永远是人类文化的宝藏。

  但是奴隶占有制度本身包含着使它灭亡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奴隶占有制社会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比原始公社制度更为广阔的条件,这主要是由于大规模利用了奴隶简单劳动协作的优越性。这些条件逐渐消失了。同时,由于奴隶不关心自己的劳动果实,奴隶占有制度已经不能使技术有任何的发展。奴隶制随着它自己的扩展,逐渐使劳动变成了奴隶的工作,即成为有失自由民身份的一种活动。“以奴隶制为基础的一切生产,以及建筑在这种生产上的一切社会,都会因这一矛盾而趋于解体。”[1]

  这一切都标志着奴隶占有制度已经过时了。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主要阶级矛盾,愈来愈尖锐了。奴隶占有制的剥削形式,破坏了这一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奴隶。奴隶对残酷的剥削形式的斗争,日益频繁地表现在武装起义上。这就破坏了奴隶占有制经济的基础本身。

  同时,自由农民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也尖锐化了。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生产的竞争,排挤了小生产者       农民。此外,自由小生产者       农民和手工业者群众,还负担着各种各样的国家劳役和赋税,并身受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由于这一切,小生产者破产,变成了丧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人。

  新的奴隶的不断补充,奴隶身价低廉,是奴隶占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争。奴隶占有制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服兵役,而且还要负担大部分战争税。自由农民和手工业者遭到排挤和破产,这不但破坏了奴隶占有制国家的经济力量,而且破坏了它们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尤其罗马是这样。胜利转为失败。侵略战争转为防御战争。不断补充廉价奴隶的源泉枯竭了。这就使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大地产和城市手工业作坊断绝了收入。奴隶劳动的缺点愈来愈明显地表现出来。在罗马帝国存在的最后两个世纪中,生产普遍衰落。贸易限于停顿,过去的良田变成贫瘠的土地,人口日趋减少,手工业遭到破坏,城市日益萧条。

  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变成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成长的桎梏。用另一种可以改变主要生产力[2]的社会地位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性。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要求用一定程度上关心自己劳动结果的工作者来代替奴隶。

  既然奴隶占有制大生产在经济上已无利可图,奴隶主便开始把自己的地产划成小块土地,而这些小块土地,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交给已获得自由的奴隶,或者交给原来的自由民,但他们必须为土地所有者服一系列的劳役。新的农人被束缚在小块土地上,主人可以把他们连同土地一起出卖。但他们已经不是奴隶了。

  这是一个位于自由民和奴隶之间并且对劳动结果有某些兴趣的新的小生产者阶层。这些人称为隶农,他们是中世纪农奴的前身。

  这样,在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内部就产生了新的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要素。古代东方各国、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占有制社会史表明,随着奴隶占有制经济的发展,被奴役的群众反对压迫者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奴隶起义是同被剥削的小农反对奴隶主上层分子和大土地占有者的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小生产者和大贵族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在奴隶占有制社会发展的初期就引起了自由民的民主运动,这一运动的目的是要取消债务盘剥,重分土地,废除土地贵族阶级的特权,把政权交给平民[3]

  在古罗马的无数次奴隶起义中,斯巴达克所领导的起义[4]是特别大的一次。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史中最光辉的一页是和他的名字分不开的。

  在许多世纪中,曾屡次爆发奴隶起义。贫穷的农民参加了奴隶队伍。公元前二世纪到一世纪和公元三世纪到五世纪的起义,声势特别浩大。奴隶主用最残酷的手段镇压了这些起义。

  被剥削群众的起义,首先是奴隶的起义,彻底摧毁了罗马过去的威力。内部的打击日益同外部的打击交织在一起。沦为奴隶的邻邦居民在意大利境内举行起义,同时他们那些享有自由的同族又袭击帝国边界,攻入帝国境内,摧毁了罗马的统治。这些情况导致古罗马奴隶占有制度的灭亡。

  那些遭受奴隶占有制国家奴役、掠夺和剥削[5]的自由部落和民族,不仅在粉碎罗马帝国时是一支决定性力量。古代东方和其他国家的许多奴隶占有制社会,也是由于反抗奴隶制的自由部落的进攻而遭到灭亡的。

  封建制度代替了奴隶占有制度。


注:

[1] 恩格斯:《反杜林论》,1953年俄文版,第330页。

[2] 劳动群众。

[3] 即人民。

[4] 公元前74-71年。

[5] 通过进贡的方式。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6 奴隶占有制度矛盾的尖锐化和奴隶占有制度的解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