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为啥老摔倒?川大华西:它能提升老年运动功能25%!全网首发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疫情中,钟南山院士数次力挽狂澜,为人称道。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八旬高龄的他更是因为一身“腱子肉”频频登上热搜,健壮的体格与经常摔倒的拜登形成鲜明对比。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8.4万人因摔倒而死亡[1]。对拜登来说,跌倒不止引人嘲讽,更是危及性命的大事。想扔掉拐杖、“老当益壮”?他可能需要看看今日由华人学者发表的这篇文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生导师张燕团队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PLOS biology的研究,通过对经典实验动物“秀丽隐杆线虫”的全基因组筛选,发现了提升老年人肌肉功能的重要干预方法[2]。
本实验的关键在于细胞内的一种酶:VPS-34。
从大量相关基因蛋白筛选中脱颖而出的VPS-34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中的一员,属于Ⅲ型PI3K,在肌肉、神经元和肠道等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特别是在神经元中表达量最高。
VPS-34表现也的确亮眼,在调节运动衰老方面具有很强的潜力——敲低65%就能提高衰老线虫25%的运动功能。
大家一定很好奇这个25%是怎么测出来的。其实,研究者引入了一种叫作“出圈率”的指标:把线虫放置在培养皿中心,直径1cm的圆圈内,计算1小时后移动到圈外的线虫数量百分比,即可衡量线虫运动能力。
实验室线虫寿命一般2-3周,存活到第9天已经“步履蹒跚”的衰老线虫,在敲低VPS-34组却表现出超强的活力,这表示VPS-34的表达降低可以提升衰老线虫的运动能力。
图注:对照组与敲除VPS-34组衰老线虫的运动能力对比。**p<0.01
在针对VPS-34主要表达部位——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NMJs)的更细节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无论是在可以让VPS-34表达水平降低的qx546等位基因突变体中,还是在VPS-34抑制剂SAR405的抑制作用下,只要VPS-34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就能改善衰老个体中的神经与肌肉之间的突触信号传递。
他们还发现,一旦阻断调控突触囊泡胞吐的因子unc-13、unc-18和snt-1,这种运动改善功能就也会被阻断,所以,抑制VPS-34其实是通过增加突触囊泡的释放(胞吐)来提升衰老线虫的运动功能。
在分子机制层面具体而言,抑制VPS-34能通过促进PI(3)P-PI-PI(4)P的转换来促进胞吐作用、增加突触囊泡的释放,这些突触囊泡里存储着大量的神经递质,承载着神经元和肌肉之间传递的消息,所以能提升衰老线虫的运动能力。
图注:神经肌肉连接处的突触电生理图像,频率(frequency)反映了释放突触囊泡的数量,振幅(amplitude)与神经元的活动和肌肉受体的数量相关。频率为波形的疏密程度,振幅为波形的高低。该图像反映VPS-34表达水平的下降可增加突触囊泡的释放
线虫研究得差不多了,作为哺乳动物模型的小鼠也不能落下!研究者用SAR405(5mg/kg)腹腔注射治疗衰老小鼠1个月,观察到这些小鼠在跑步机运动试验中表现得更好,并且将小鼠的肌肉组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增加(也就是肌肉变粗了)、肌肉线粒体功能也有明显改善(肌肉能量供给更充足),这标志着经过SAR405治疗的衰老小鼠肌肉功能的确有可量化的明显改善!
图注:注射SAR405后,衰老小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Running distances: 跑步距离;CSA:肌纤维横截面积;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 琥珀酸脱氢酶,反映线粒体活性的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SAR405也有抑制自噬的作用,但此项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的自噬作用与运动衰老没有显著联系。也就是说,不必要担心抑制自噬可能对运动衰老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时光派点评
对线虫有效,对更贴近人类的哺乳动物也有效,研究者们筛选出的VPS-34作为抗衰靶点大有可为!看来,衰老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从全新的、甚至是与之前的认知相反的角度出发,都有可能产生十分精彩的新抗衰思路。
写到这里,派派不禁想到在本实验基因筛选过程中的那些“漏网之鱼”:与连接酶活性、蛋白质修饰、细胞金属离子稳态有关的基因[3-8]。下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干预靶点,会是哪个呢?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