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浅谈个人眼中2022年的游戏和互联网行业
本文主要是对我在B站1月底动态的一个解释和补充,如下图所示。

在这仅仅给各位提供一个参考,如果不喜欢的话还请直接把我拉黑。因为开骂或者阴阳怪气挺有损您自己形象的,网络形象也是形象嘛。
简单来说,希望各位能够调整好心态,迎接今年后续的各种挑战。
有人可能会说,“调整心态”这样的事情从小到大不是一直都很重要吗?学生时代应对各种考试,走入社会之后应对职场问题,还有家庭内外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用合适的心态去应对不是吗?
但在今年大家要面对的麻烦事可能比过往的更难处理那么一点。比如说之前在公司有令人不快的事情发生,或者是遭遇了天花板升迁或加薪无望,那么你可以从一个大厂跳到另一个大厂,再不济也能高薪找个中小厂入职。总之在前几年,即便遭遇了不利的变故,但重新找一份高薪工作的底气大家基本都还是有的。
但2022年不太一样,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被业界大厂“优化”掉的从业者会发现,别的大厂也不再招同样的岗位了,而那些被视为“跳板”和“收入缓冲带”的中小厂要么人员饱和,要么关门大吉,自己一不注意就成了“结构性失业”当中的一员。而众所周知,IT互联网和游戏行业的从业者自尊心普遍是极强的,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普通是极高的,抗压能力也是比较差的——有人可能会说自己可以连续工作多少多少天,在工作中有多么多么能吃苦,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已知会得到多少经济回报的基础上。反观生活中那些没有经济回报,可能会让人感到“有失体面”的事情各位又能承受多少呢——以前隔三差五就要吃高品质的牛排、海产品,各位最坏的预计大概就是发生变故之后吃规格低一点的就好,但事实可能是需要极大程度降低吃高档食材的频率,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和高档食材绝缘;业内的女孩子在之前用的可能是“海蓝之谜”的粉底液,发生变故之后或许要被迫去用“美宝莲”。这些事情有多少从业者受得了呢?
如果说“连续加班,但却能拿到漂亮的工资单,于是可以用高收入去支撑物质消费”是“消耗身体,但非常体面”的话,那么物质水平下降对应的就是“身体在这些年已经遭受磨损的从业者,需要面对难以快速获取体面感的生活”。不知道有多少人给自己打过这方面的预防针呢?注意我并不是说今年业界的寒潮真的一定会影响到各位,但居安思危并非一件坏事。

接下来就简单聊一下为什么我会认为2022年IT互联网和游戏行业不会特别景气,即便4月份传来了“版号重开”的消息依然坚持这种看法。
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来自今年官方(也就是央行)公布的各项数据,在正式开始罗列数据之前,先给部分读者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本人观察的数据是央行公布的2022年一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以下几项:
贷款,其中包括了“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政府债券;
企业债券;
表外融资,其中包括了“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上看,今年一月,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强为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842亿元。一月末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5%,人民币贷款占比为61.1%,外币贷款占比0.7%,政府债券占比16.8%,企业债券占比9.5%.
再进一步查看数据的话,其中在“人民币贷款”中,住户贷款增加8430亿元,同比减少了42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06亿元,同比减少了227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424亿元,同比减少了2024亿元。

一般来说住户贷款当中的“短期贷款”反映的是居民的消费意愿,而“中长期贷款”反映的是居民们的买房意愿,所以从表面上看各项经济数据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居民普遍的消费意愿和购房意愿都是在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还不小。
另一方面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整个2021年国内工业岗位的用工人数都在下降,再根据2021年距离春节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多数人已经开始提前返乡可以推测出,“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是在减少的。

所以问题来了——当消费端开始收缩的时候,游戏和IT互联网行业是否会受到牵连呢?游戏产品目前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C端,同时游戏又属于非生活必需品,虽然可能有人会用“口红效应”来看好游戏行业,认为“游戏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娱乐方式,会在消费意愿下滑的时候反而成为大众的宠儿”,但需要考虑到国内厂商的游戏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免费游玩不设门槛的,原本占比就多的“零氪”玩家大概率会越来越多,“鲸鱼玩家”的数量可能将会减少,而口红无论价格高低都是需要付费购买的,另外女性购买口红的动机和玩家玩游戏的动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此就不过多赘述了。
除了“住户贷款”的部分之外,企事业单位贷款也是重要的数据。今年一月,企事业单位的贷款增加了3.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增加434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万亿元,同比增加600亿元。
结合另一组数据——狭义货币M1余额61.39万亿元,同比下降1.9%;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也就是说M1和M2的趋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剪刀差。

可以猜测——多数企业对今年未来的经济形势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量较少,可以认为是企业不打算扩大规模,进行长线布局),仅仅是想做一些类似于“套利”的低风险操作。
除了央行公布的数据之外,另外的一些新闻和数据也充满了并不美好的味道。
海外投资人“查理·芒格”在之前一直对阿里的股票不离不弃,即便是去年“蚂蚁”遭受打击,阿里股票严重受挫的前提下,但到了2022年,查理·芒格却直接抛掉了手上50%的阿里股票。另外根据“日经新闻”的报道,今年第一季度海外投资者净卖出的国内股票和债券已经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季度数据。抛开外资出逃本身所带来的实际影响来说,镰刀们嗅觉灵敏,消息灵通,这一动作代表代表着他们对未来的判断,我想各位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串联进来——今年一月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了4843亿元;中铁集团在今年第一季度新签基建业务合同额度同比增加了94.1%.于是可以有这么一个猜想——目前撑起经济的核心领域是大基建,IT互联网和游戏领域的情况大概率不是特别乐观,所以后续有IT互联网大厂被曝出大量的裁员新闻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随着今年四月游戏版号的再开,业界似乎充斥着一系列利好消息,不少人看到这里,或者是看到本文的标题和前面几段可能就会说“春天已经到来,没必要再散播焦虑”,但我个人认为单说游戏行业目前有3个困惑未能得到解决,而这3个困惑就像定时炸弹一样让人无法安心。
首先,从业者无法确定哪些设计是对,哪些设计是错,哪些是红线碰不得。比如之前有一款游戏将“瘟疫”二字改为了“痔疮”,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些文章在某些平台上发布之后也会有文字被和谐成星号,例如“绑架人质”和“官商勾结”等。游戏公司要面临来自审核的压力,而普通员工更是要承受公司要求和业绩指标的压力,一些从业者表示自己现在已经有点杯弓蛇影,自己吓唬自己,自己质疑自己了。

其次,从业者无法确定在犯了错误之后,会遭受到何种程度的惩罚。比如说游戏在后续更新迭代的时候新版本里出现了一个重度血腥暴力的场景,然后被投诉举报,接下来遭受的到底是“强制修改或删除这个场景”,还是“游戏从各大下载平台下架,整改一段时间”,又或者是“被勒令停服关闭”?什么情况下需要缴纳罚款?罚款的金额是多少?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具体细则去做解释,这当然会让不少从业者提心吊胆。
最后,业界缺乏一个详细的参考标准,同时也缺少有资格对已有规范进行有效解读的权威人士或机构。某些游戏里的“初版设计”明明在过审的时候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后续却被追责勒令整改,此类事件很明显就是由于缺乏参考标准而引发的——上线的时候用“杀死敌人”这个表达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后来就被勒令整改,要求改成“击败敌人”呢?这就让我想到了某自媒体平台,最开始让我的文章过审,然后过一段时间又把文章给下架,甚至连原因都没有写出来,实在是让人不知所措。(出事之后找相关人士发马后炮类的文章对业界并没有太大作用,那些马后炮内容基本上都非常空洞)

综上,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之下,大肆唱好游戏行业,“大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金五银六的人才招聘旺季又要来了”,这些信息究竟有多靠谱,我想各位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无论何时,持有居安思危的态度我觉得都是没错的。当然,还是祝各位能够前程似锦,高品质的精致生活永远不会离我们远去。(再次说明,本文聊的绝对不是经济,仅仅是游戏行业顺带了点IT互联网行业而已,请各位不要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