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样写出好故事:描写和背景》——读书笔记

2023-05-28 01:33 作者:呆头弱鸡  | 我要投稿

个人建议

推荐买一本看看。能给我挺多思考的。

笔记中例子,多数为个人举例。如果不当,凑合着看。

开始于2022年11月29日 ——结束于2023年5月28日01:26:26

加班了3个月上六休一,相亲,累没状态。懈怠了懈怠了。

第一章 描写和背景的重要性

描写和背景看成一种整体(相辅相成)。

好的背景给你的故事提供支撑。(这件事只有那个地方才可能发生)

将读者置于背景之中

提供地貌地形

一开始就写一些地形地貌,通常是不好的。但是如果这个对你的故事很重要的话就写。尽量简短一些。

增添错综复杂的细节

写作风格的三种方式:技巧、案例及语言。

写作工具:句子长短变化、典故、隐喻、明喻及五感描写

五感描写

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

奠定文章基调

就是一开是给人的一种感觉。最后你的作品整体也是这种感觉。是轻松幽默还是严肃文学。是喜剧还是悲剧。是沉重还是活泼。

个人见解(up本人)

就是各有利弊,有各种考虑。

新手可能不太懂,建议就是不要这样。(先进入故事,吸引读者,设定背景慢慢展开)

老手就无所谓了,已经建立了读者群体了。他就可以追求一些别的,让自己更舒服的写法。

文章结构的考虑(比如一大段描写景的,而不是分段插入景色描写)

还有就是叙事节奏,(可能他开篇就是想要慢一些,作为作者来说,有的时候,我们要故意设置一些“门槛”,来筛选读者。比如:带有方言作品)

第二章 学会专注

建立细节库

看到好的就记录下来。好的细节(打动到你的地方)。(其实要记很多东西,灵感、想法,看到好的细节、结局、处理方法、人物、台词等,都可以记录,最后整理,作为你的素材库)

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

多观察身边发生的事。

就是多想想为什么。比如看到两人争吵,他们在争论什么。各自的点是什么。(也许会有所收货)

比如穿搭,或者什么小细节。(他帮她拉开了车门)

搜寻细节(☆)

练习方法。

关注过去

找一个让你记忆犹新,但是你很久不去的老地方,写出你记忆中各种细节(什么家具,附近邻居,街道、环境气味材料声音、……)

然后,你再去一次。(对照你的细节)(这个地点,别拆迁了。)

就是看看自己对于细节的把控。(有多少出入,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就是练习出入也没有关系)

专注现在

找个地方一坐,星巴克,写就行了。路边的行人、服务员、座椅板凳、建筑、装修风格、和你的感受……

也不是傻乎乎的去记。而是去找那些不经意间错失的小细节。(就是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小东西,可能是物品可能是小动作)

比如:

外卖骑手,头盔上的袋鼠耳朵。(只有表现优异的人才能获得)

退伍老兵的某某勋章。(有特殊意义)

某个人穿反了衣服。(有点意思)

某个人头上有疤。(纹身……)

这些细节有些吸引人,可能让人有点思考。衣服穿反了,是不是出门急了,还是一直这么粗心大意。

动作的话
女士帮男士提包。(稍微的反常理)

大热天还要戴着遮阳帽,穿长袖。(反常,吸血鬼)

一个人走路姿势有点奇怪。

具体怎么写,随便。

作者给的例子大概是这样的:(描写+动作+猜测)

在对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中年男性,还有一些秃顶。上身……下身……。手里抱着公文包。那个包是……我曾有一个类似的包,笔记本专用包。

他时不时的看着抬头看着地铁门上方的路线图,地铁门开了好几次,也为见他起身离开。我推测他是不经常坐这号线路。他的手机可能也没电了,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在地铁里不玩手机。刷刷短视频来渡过碎片化的时间。

终于他起身离开了,挤过堵在门口而不下车的人群。

记笔记

记录些有意思的。

随身携带笔记本

现在就是,手机备忘录(+保存到云盘,手机自带云,或者百度云,wps云)(作家不能丢稿!)

地图、平面图、示意图

有帮助,你写背景。(如果是完全虚构,那也可以借鉴)

电影、电视和广播的细节(各种你能获得信息的手段,音乐、小说、游戏、纸媒、网络……)

就是记录,让你感兴趣的,在意的,好的细节。(比如,盲人是如何生活的,特工,警察……)

坚持写日记

熟能生巧,每天写点啥。不知道写啥就写日记。

意外之喜(☆)

就是用不同寻常的小细节进行反讽。(事件、人物、地点都可以。)

比如:我经常骑自行车运动。转头,自行车车链子都生锈了。

我们是高雅之人,用刀叉吃汉堡包。(假高雅)

有点像是,搞笑片里面的“光速打脸”。

“一个有五百万的丑女,一个好看美女”“有没有钱无所谓,关键是我喜欢丑的。”

这个小细节,就是让你去找寻这样的小细节。能表达人物的。作为人物的一种描写,反应人物的某种特质的细节。(具体你要怎么用,随你)

比如:

主角说,我爱运动。结果发现车链子都生锈了。明显是谎言。他为什么这么说。(表里不一)

那主角真的爱运动,我们给车什么细节能反应出,他真的爱运动呢?车特别的新,里程表显示5000km。

事件和地点的反讽

这个也简单,就是对比。

事件反讽比如:一边是民不聊生,尸横遍野,灾民遍地。一边的官僚们大鱼大肉,还说今天这菜没胃口。倒了。

地点反讽比如:举一个《误杀瞒天记》电影的例子。尸体藏在了警察局下面。(罪恶藏在了正义之下)警察局旁边就是黑帮总部,局长和黑帮大佬,两人的好哥们。在或者楼上天天和女朋友做,爱。楼下万年单身狗。(灯下黑)

第三章 利用写作百宝箱

表现相似性的方法(☆)

将特定意象传达给读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向读者呈现一些类似的事物。隐喻、明喻、类比、典故、拟人和象征都是鼓励读者建立某种你所希望他们建立的联系。前三者只是程度不同,隐喻隐含性,明喻阐述性,类比体现在细节上。

隐喻

隐喻是一种隐含类比:它暗示了某种实则不会直接表现出来的相似性。从字面意思来看,隐喻,会让读者联想到一些并没有在文中有所提现的事物或活动。最终目的——你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你所指的事物或活动。

我个人理解就是比喻,但是我不直接说。

比如:

你真的长大了,翅膀硬了,可以飞了。(隐喻)

你真的长大了,像个鸟一样,翅膀硬了,可以飞了。(不隐喻(明喻),很明显我看出来了)

明喻

和隐喻相反。

直接说像什么什么。

类比

就是用另一个东西,来比喻。(不知道怎么形容的时候会用到)

举例:

他跑得真快,跟刘翔似的。

姨母对我好的,跟我亲妈似的。

这个味道像是冰箱停电半年的味道。

典故

就是一些经典台词(语录)的变形。(懂的都懂)可以做一些你想要的效果。

比如: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大话西游》)

做一些简单的变形。

曾经有一份真正的炒饭摆在我面前。

拟人

就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形容,赋予一些人类独有的。(比如情感,喜怒哀乐。生理特征,手脚运动等)

比如:天正在落泪。云害羞的躲了起来。柳树在风的勾引下,搔首弄姿。

象征

象征解释起来就有些麻烦了。通常出现某些物品,但是这些物品在当下具有特殊含义(或者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简单举一些例子:

例子1:

一些战争片中,有个人负责拿国旗。挂了然后立马又来一个人拿国旗,就是为了举这个国旗,在敌人的狙击下,一个一个去送死。大家知道去了是死,也还是去。

国旗本身就有象征意义,国旗什么图案代表(象征)了什么。在当下那种情况下又代表了什么(象征),简单的象征意义就是国旗不倒,这个国家就不会倒。

例子2:

某某照片,某某项链,某某杯子……。这是我死去的某某留给我的遗物。

影视片,情节,通常坏人啪打坏了,不就是打破了一个破杯子吗,老子赔你一个新的。然后解释,这是什么什么遗物。

这个象征了什么呢?对逝去亲人的爱,思念,回忆等。

例子3:在抽象一些比如梦境、幻境之类的。甚至是人物也可以代表一些象征。事情也可以象征,(象征和意象我觉得也差不多。)通常恐怖片会有一些死亡意象,死去的羊、鹿之类。蝙蝠、婴儿。腐烂的尸体什么的。

具体这个我也不是很了解,象征就是有另一层含义。可能是他本身就具有的含义,也可能是作者给予的新的含义。(就单单是这个东西,它还承载了一些别的。)

就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海洋之心,《血钻》的那一颗钻石。《寄生虫》的假山石。《功夫》的棒棒糖。《末代皇帝》的蟋蟀。《一出好戏》的蜥蜴。(其实很多电影都有至少有一个)(个人的举例,是否正确自行分辨)

(懂个大概就行,有兴趣就自己多看看文艺片,文艺片就喜欢整些意象象征)

倒叙、故事背景、未来故事(☆)

倒叙就是突然回到前面某个时间段,又瞬间回到当前故事。(比如,插入一段回忆,然后故事在继续)

故事背景的背景时间跨度则比较长(实际上,有时故事背景是整个故事甚至小说的主体部分)。(就是回忆也是连续的,甚至是和现实交织的。)

未来故事,则是对未来一瞥,有时的距离当下很遥远的事情。

我结合他的例子,理解了。倒叙,故事背景,未来故事。这三个技巧都是为了补充背景信息

具体怎么用我举例就明白了。

作用是补充背景信息。

举例

倒叙:我看见面前女友炒糊的炒饭,想起了母亲在我六岁第一次下厨的情形。那是的母亲也想现在的她一样有些手足无措,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你可以展开讲讲母亲那时候情形,在回到当下。)(倒叙这个技巧,就是临时用一次。)

故事背景:女友炒饭想起母亲炒饭,女友对自己好想起母亲对自己好。……(现实和过去的回忆,来回的交织着。过去一线,现在一条线,都在前进。)举例《教父2》《禁闭岛》。

这个技巧还不错。(不一定是过去,甚至可以是梦境。甚至可以是未来的自己)

未来故事:小华看见面前女友炒糊的炒饭,毫不犹豫的狼吞虎咽起来。他不知道的是,多年以后以为人妻的她厨艺还是如此。(未来的一瞥)

这种用法也有。通常是不用的(相当于一个结局了)。因为要考虑这个人物后面用不用了(防止写多了冲突)。如果你十分确定这个人物后面用不上了,你可以给一下这个人物的未来。(比如,某某的一个好心大爷给主角提供了帮助,主角留下来一个小药瓶。老大爷服用后,后话记载,一老者百岁健步如飞。)

伏笔

伏笔,给读者提供线索——对未来的事先体验——就像是冷空气逼大雁成群南飞。

伏笔就是藏了信息,可能之后随着故事进展就明白了。也可能不明白。最后明白了那就是伏笔,最后还没明白那就不是伏笔。(可能是作者问题,也可能是你理解错了)

伏笔就是,隐藏的信息。前面挖个坑,后面呼应上。那前面那个坑就是伏笔。

举例:

我曾经穿过女装。(啊?怎么回事?为什么穿女装?)(一个坑)(伏笔)

如果那件事没有发生的话,我也不会变成这样坏。(一个坑,哪件事?)(伏笔)

句子的长段变化

根据自己的感觉来。短句节奏快,长句节奏慢。

第四章 呈现和叙述相结合

呈现和叙述的区别

这个有点老生常谈了。

叙述就是告诉你一件事,具体怎么发生的,过程什么的,都不知道。

呈现(有的书籍叫展现),呈现就是演一遍给我看看,什么事具体说说,演一遍给我看看。

举例1:

我吃过了。(叙述)(吃了什么,读者不知道。)

我吃了水果。(叙述)(还是不具体,什么水果?)

我吃了香蕉。(呈现)(具体)

举例2:

大家在操场玩的很开心。(叙述)(怎么就很开心了?玩啥了?读者没有概念抽象。不具体)

大家在操场上,有的跳绳、有的翻花绳、有的踢毽子、有的跳高,玩的各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就是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呈现)(具体,有画面感)

叙述就是简洁明了。

呈现你可以加入各种描写,动作神态、五感。要的是一个活灵活现。

这两种用法都有用,就是重点地方情节用呈现,不重要的无聊的就叙述。别把笔墨浪费在读者不感兴趣的地方。

不要重复叙述(☆)

这是说你已经呈现了,然后你又说了同样的话。

举例:

小华毫不犹豫的给了门口乞讨者50块钱,那是他刚刚得到的压岁钱。小华真善良。

(“小华真善良”,重复了。你呈现的不就是他的善良吗?你不是多此一举吗。)

第五章 感官描写

就是五感。

用的时候可以都有,也可以选择性的用。(根据你的需要来,来突出某一些特质)

作者举例:一个小男孩收到了一只狗作为礼物。

用五感可能是狗(或者小男孩)一个特点。

比如:

(视觉)狗是三条腿的残疾狗,但是小男孩还是十分喜爱。(小男孩爱狗)

(嗅觉)小男孩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小狗狗,他开心的抱起来闻了闻。有淡淡的沐浴花香。(爱狗,小男孩好奇心重)

(触觉)小孩摸着十分柔软的泰迪犬的卷卷的毛发,十分喜欢。(爱狗,小男孩好奇心重,胆子大)

听觉)隔壁邻居听见了狗叫,大吼道:“看好你的狗,要是到我草坪上拉屎,我就吃了它。”(有个坏邻居)

(味觉)小男孩听了这话,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念头,狗狗是什么味道。轻轻舔了一口狗鼻子,哎呀有点咸。(小男孩,胆子大)

我们甚至可以给小孩整一个毛过敏,不能养宠物。(正好我最近看《开端》,里面有个角色就是有哮喘,不能撸猫,因为喜爱偷偷租房,偷偷撸猫。最后结局,家人给他了一只无毛猫。这个结局可以小小吐槽一下,就不能早点想到无毛猫嘛。)

可以用五感起作品名

《呐喊》《我看见了啥啥啥》《我脑海里是声音》……

第六感

直觉,感觉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提前预告到了什么。一语成谶什么的。

比如:妻子让丈夫今天别去上班了,她说自己的眼皮老是跳,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然后丈夫不听上班去了,路上就车祸(或者隧道塌方困住了,地震压住了)(一些灾难片开头会有这种情节安排。预兆我只能想到《死神来了》)

或者是做死小队去鬼屋探险,路上各种不顺,(走错路,车抛锚,没信号,路边的死猫,死鸟,没人住的人家屋里放棺材,黑色的对联……),路口的怪老头劝他们赶紧走,最后就是不听,最后就死了剩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女孩,活着出来了。(一路上所见所闻的各种的不顺利,也算是预兆的一种)

第六章 人物描写

为人物注入生命

外貌描写+主要特质(性格)

不仅描写人物外貌,还要描写人物性格。描写不应该局限于最实用的目的:举例实例描写人物的外貌或声音。人物的工作态度、思想和弱点也要囊括其中,要一举多得。

注重人物的外在描写

多维度。

记录身高、体重、穿着打扮、生活信念、缺点、有优点以及人物的坐姿等。                                                                                                                                                                                                                                                                                                                                                                                                                                                                                                                                                                                                                                                                                                                                                                                                                                                                                                                                                                                                                                                                                                                                                                                                                                                                                                                                                                                                                                                                                                                                                                                                                                                                                                                                                                                                                                                                                                                                                                                                                                                                                                                                                                                                                                                                                                                                                                                                                                                                                                                                                                                                                                                                                                                                                                                                                                                   

故事人物以现实人物为基础

现实世界的人物(比如你熟悉的人)

历史上的人物

书上的人物

好处就的有大量素材

让故事人物自我描写☆

人物对自己进行描写。

比如:照镜子,人物对自己的评价。遇到什么事情了,引发的心里独白。

运用对话描写人物

语气、方言

描写人物的动机

他为什么行动(比如复仇)

描写人物情绪☆

害怕,比如,树的影子在月光的拉长下,不断朝着(我)主角袭来。

(在某些情绪下描写有所变化)

比如描写一个孤独的人,你可以写这个孤独的人正看着一只特别惨的流浪猫。(显然那只流浪猫也是孤独的)

制作人物概况表

概况、姓名、昵称、婚否\有无子女、年龄、职业、发色\眼睛颜色、体型\体重\身高、宗教信仰、害怕的东西、最执着的事情、最大的秘密、最后悔的事情、政治倾向、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电影、最爱吃的食物、最好的朋友、关系最差的人、独特的行为举止、可靠程度、特点、

描写人物缺陷

人无完人。更真实更好记。

比如,瞎子瘸子,没牙的老奶奶。

生理缺陷(缺胳膊少腿)或者性格缺陷(偏执狂)

模式化人物形象

就是人物的刻板印象

比如四川湖南爱吃辣,云南爱吃菌子。上海男人怕老婆、山东人会倒装句等

不是很坏的刻板印象可以用,会增加趣味性。(像是会引战的就不要用,比如某某地方的人都是偷鸡摸狗的人)

第七章 时间和地点

第一,完整地构建人物、场景及相关背景,这样一来故事具备发展的可能性(提升整个可信度);第二,有效地传递故事人物、场景及细节,以便故事顺利发展。为了确保做到这两点,最佳方式是密切关注背景和描写。

制定情节示意图

情节图

场景编号

时间月/年、时钟、地点、天气条件、地理、建筑(房间或者地点布局)、食物、人物、场景小结、事件,或者描写的动作。

大格局小视角

在透露故事时间和地点时,首要人物是如何让读者对其背景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有两种方法。

宏观世界(鸟瞰)

鸟瞰视角(全景图)。

比如:某某大陆,某某山,某某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大院里,东院在xx,西院在xx,……

微观世界

背景下的小世界。(只描写一个院子里的一间屋子,只描写一件衣服上的一个纽扣)

比如,一个流浪汉全身脏兮兮,但是有一处是干净的某徽章。(重点去描写徽章,小世界)

就是用细微之处来帮助你完善故事(人物、场景等)。

一对必要条件

天气状况、地理环境 很重要。别忘了

天气状况

我们可以用天气状况在推进或者阻碍你的剧情发展。(比如:下暴雨暴雪主角无法前进。暴雨男主女主在破屋里拥抱取暖)

或者是有预示性,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月黑风高夜杀人夜,天气忽然暗了忽然打了个雷)

或者是代表了心情之类的。(一件事情解决了,雨过天晴了)

提个电影吧(《十二公民》注意里面的天气变化)

当然也不用想那么多,你觉得该描写天气就描写。反正增加真实性。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就是这个地方地理不寻常(山区,盆地,高海拔),这里的人们文化饮食风俗也不一样。

(比如:潮湿的地区爱吃辣,高海拔吃牛羊肉)

在不存在的地方创建可信的背景

就是你要为这个不存在的世界创建属于这个世界下的规则。

架构设置(框架式结构

框架式结构——将多件事情置于更大的情境或者框架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表现手法之一。

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那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结构,如《十日谈》,《坎特博雷故事集》就是用了框架体的结构。

这个简单就是这些个故事你要给他包裹起来,什么什么故事集,某某杂谈集,旅行日记。

不用过分在意这个。简单来说就是都是一些小故事,什么路上见闻,听到的传说等小说都是由这个构成的,就是框架式结构。

小说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框架化,不是通过某一时刻的行动或事件,而是由地点本身。

我直接举例你就明白了,上面那个是路上见闻,这个是原地不动。比如,古墓挖出来这,那的。一个物品一个故事。

前不久我看过一个网文是这个结构,妻子参加节目曝光了主角身份,发现这那的,几百章。主角顶级厨师,兵王,顶级财团……

这种结构,我个人理解就是把短篇小说揉到一起了,套了一个壳子。全是支线,主线压根不重要。

每个故事有一丝丝的关联,比如都是他战友们的故事,都是他收藏宝物的故事(《黑镜》第四季第六集《黑色博物馆》刚好想到这个),都是旅途见闻,都是不同时代下这个别墅的故事,都是这个城市的都市丽人们的故事,都是揭露主角真实身份的故事……

这个架构,重点在一个个出彩的小故事。

第八章 不同小说类型的描写与背景

重要的是故事。(人物遇到的挫折困难选择)

两点:

1. 将想要讲述的故事置于多种小说类型中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多尝试 碰撞 比如,一般爱情可能没事意思 假如是和外星人谈恋爱呢? 科幻)

2. 正因如此,你要多看不同类型的作品。这样你做决定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选择。

推理小说

在撰写推理小说时,背景和描写还需要承担其他责任。它们需要帮助建立悬疑的情感基调(就是营造氛围感),以及提供伏笔(布置线索)。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我全都略了。

第九章 描写和背景——推动故事发展

描写和背景可以塑造人物(书中举例描写这个老房子街景,实际上是描写这个老奶奶,指代她。算是侧面描写)

描写和背景如何推动故事发展主要有三种方式:利用背景和描写突出文章主题,传递故事情感基调,激化矛盾。

突出主题

就是关于主题相关的,之前的一些氛围渲染。

比如是一场辩论赛,主题就是男主想要表达的。此时得描写出一些比如男主特别的艰难,拉肚子了,大家这种质疑的神色,一堆采访者,身败名裂之战。

书里举了这个例子挺好的。我简单改一下。讲一个偷了钱的小男孩,遇到父亲后惴惴不安。一旁的面包机突然一声,吓到小男孩了。(小男孩做贼心虚,像猫一样)

这种类似的技巧还挺常用的。比如事情越来越坏,天气越来越坏。夫妻吵架,越吵越厉害,烧水壶越来越响。

简单点就是气氛有些焦躁就描写,把故事里的时间拉长。主角的心情或者事情进展,借其他的来表现(背景描写,天气)

传递情感基调

简单来说就是,心情好,晴空万里。心情不好,电闪雷鸣。迷茫就是大雾。

借助一些别的东西(天气),来反映人物情感。

当然不仅仅是天气,比如不顺心了,本来十分喜欢的小猫过来贴贴,此时也觉得很烦。

就是用别的什么来反映,人物的一些状态。烟啊酒啊。

烟灰长长的一口没抽,有心事。

你可以描写周围环境或者人物行为动作,亦或是两者结合,来传递想要表达的情感。

个人举例,

周围没有一个人,食客们也都纷纷离场了,偌大的大食堂,就剩他一人。他看了一眼眼前的西红柿鸡蛋面,面早就坨了。他看见负责打扫的阿姨正缓缓朝着他的方向而来,他缓缓站起朝门口走去。

激化矛盾

这个简单来说就是,上面讲的那些东西。

比如两人不和,但是两人不直接争执。而是骂小孩,拿小孩撒气。(猫啊狗啊,玩具等)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描写一些东西来反映一些东西。(主角心理,情绪,故事情节)

这里推动故事发展。就是让你更好奇更想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比如,天气不好,两人荒郊野外躲雨。)

第十章 发挥魔法

让我们侧重故事背景和描写,在写作时考虑以下五个方面将会帮助你实现巧妙构思。

调整事实

小说中,任何小事情(比如主角忽然间想干嘛干嘛),一定存在某个理由。

比如,也许小说中某个人物想要对其生活做出较大改变,小事情的调整——比如想要其他不同的咖啡,会让读者注意到一些更大的改变。记住,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往往是放大主题、升华情感或者激发冲突的最佳方式。

这种调整改变,都是暗示主角想要做改变了。

调整事件符合你的故事,放大该事件还是缩小这个事件,或者改写。

拟定标题

整个好听的小说标题。略(这玩意各人各看法)

最好就是小说标题就是故事的核心(思想)。比如《嫌疑人X的献身》《活着》等

斟酌首句

想办法吸引人。

设置“大背景”和“小场景”

“小场景”指具体的故事线索,通常是指某个单独的背景。而“大场景”是指能够影响到更多人物角色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

比如:发生在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关于汤姆一家的故事。

让读者品读故事及风格

就是读一读,放几天,再读一读。

第十一章 太少与过多

适当删减。

处理多余信息(☆)

对话提示词

就是某某说,某某道。提示读者是谁再说话。

两个规则:(1)提示词可以不用,尽量不用。(2)少用副词

规则(1)

人数比较少,两个人,就可以适当的去掉提示词。

因为我们可以从对话中知道是谁说的。一人一句啥的。

规则(2)

提示语加副词,可以删除掉副词。

比如:他满怀希望的说。

就可以删掉,读者没有概念什么叫满怀希望?就好是有具体的行为动作之类的。

俗语滥用

重复

就是一个词反复去用。

说教主义

小说里面不要有作家本人观点。

冗长繁杂

内容少,情节少,屁话多

偏离轨道

偏离了主线

丝毫无用的信息

写了又没有用到的信息。

最好的描写是不描写

在特定情况下不描写。给读者留下想象。

“是谁来了”“他”

多余信息参照清单

如果你在阅读小说手稿时在旁边做上标记,你会发现一些多余的信息,要么修改,要么舍弃。

词语或者短语重复

没用的结束语

过多副词、过多形容词

表达统一意思的修辞词

没用的信息

没有的人物角色

过多的描写

过于冗长

太过教条(说教)

滥用俗语

第十二章 写作过程中的描写与背景

略。主要是讲一些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建议。

 


《这样写出好故事:描写和背景》——读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