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整点那个因特网上流行的“文手挑战”。。

1.不提“堕落”二字 写出堕落的感觉
终于,他在枕头旁边的的破靠垫底下摸到了手机
——似乎因此,一根人造棉的纤维卡在了屏幕和手机壳的夹缝里。
他用大拇指把键盘栏部分的油脂也抹向了那条蕴藉深厚的夹缝,
咔咔哒哒打了点什么,
空白的对话框右侧快速显现了两条短短的绿杠杠,上面有字:
第一条绿杠杠上是“在?”,第二条绿杠杠上是“约?”。
2.我向春天讨一抹夕阳
“我向春天讨一抹斜阳”,实则是个很缺乏现代精神的事。
因为现代人的春天不止一个,
像我们五花八门的神和琳琅满目的母亲,
我不知道向谁去讨;更因为现代人本不能“讨”,只能“换”,
我又没什么可跟任何一个神或母亲交换。
3.一句话BE
丈夫尾七的清晨,阿毛似乎跑出去玩得太久了;
院子里留着一串散乱的动物脚印,比狗脚大。
4.不用“我爱你” 写出“我爱你”
跟我好吧,求求你了,我也不丑。
好一次,好两次,怎么都行,你想怎么就怎么。
我也没指着跟你生同衾死同穴,就好一好,一礼拜半拉月的,
我就高兴极了。当然如果实在不能,我也祝你好。
我祝你一辈子都好。
但话说回来,我都这样了你都不,你也太那个了,我这100块钱都扔地上了,你怎么就不知道捡呢?
4.“看,春天了”为限定结尾
我总恍恍惚惚觉得自己无法想象大一的那个春天,曾有以下原因:
一,圆锥曲线。
大概有100万次,因为狗养的圆锥曲线,我觉得自己走不到了。
二,被千百次重复讲述而反复描红的叙事,如果能够具象化,
应该像一大滩钢铁打制的血迹,
一个中国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前的生涯就是这种类型的叙事,
他的18岁被扩述三万字,
19岁则轻得像江对岸雾气昭昭的重山。
要补写这样一个坚固、伟巨且照汉青的叙事,
就像站在三维立场想象五维生物的生活。
这种对于未知的恍惚一直持续到那天我看到逸夫楼下破旧的空调外机。
那下面渗漏的水已经引了一些不易察的青苔生长在这,视角偏30度是我的倒影,
我意识到自己穿的竟是一条紧身的裤子。
由此,我才知道这个美丽的东亚春天已经被我活了出来。看,春天了。
5.月亮是一种隐喻——
月亮是一种隐喻,我又这么开头了。
我自己也知道,谈那个没多大意思。
现在,我准备请你吃饭,吃龙虾,吃惠灵顿牛排。
这是我最后的钱了。然后我就找个班上,
慢慢地我就不是我了。也许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