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难顶!被昔日好友疯狂打压,苏轼渡海回归后做了什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东坡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八庚;可"八庚九青十蒸"通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
【背景】
写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宋哲宗赵煦上台开始大量的贬斥元祐党人,启用新党(章惇)破坏原祐党人(旧党)。

章惇(1035年—1105),字子厚,号大涤翁,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出身世族,博学善文,相貌俊美,高傲自负。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职地方,政绩显著。经略南北江,平定湖北,大规模开发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内地割据势力,对江南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入阁参与熙宁变法。旧党掌权后,章惇反对废除新法,出贬汝州。元祐八年(1093年),章惇拜相执政,严刑峻法,控制言论。在政治上,贬斥旧党,流放诸臣;在地方上,设置晋宁军与陇右节度军;法令上,恢复熙宁旧法,加以完善;文化上,废除诗赋,代以二经;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外交上,签订元符和议,招降吐蕃诸部;水利上,治理黄河,沟通水系;吏治上改革官制,罢免非治科、进士、上舍生而仕官之人。
章惇本人与苏东坡是好友,在过去的时候,他们相互赏识,章惇很具备行政才能但他的心却非常的歹毒。章惇的儿子考进士的时候被录取,当时苏东坡是考官(相当于苏东坡的门生)。当章惇掌权以后,开始残酷的迫害苏东坡。
在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的时候,把苏东波从英州贬到惠州(州治在今广东英德),最后远放儋州(州治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
过去的惠州,那是瘴疠之地。在中原人看来,那是深山老林瘴气弥漫,并非是人能居住的地方并且气候十分恶劣。
苏东坡在这样严峻的地方,不但没有被困难打倒,而且在当地生活的非常安逸。并写下了非常多的好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罗浮山下四时春”
当时的宰相也没有办法吃到荔枝,而当时的权贵看到苏东坡的诗非常气愤,再次将苏东坡贬至儋州(今日的海南岛)。这个时候,苏东坡已到60高寿和他的弟弟苏澈在今日的湛江海边两人抱头痛哭。本以为是兄弟之间的永别,他就带一个儿子跟他一起但是没想到,到了海口苏轼还能活的很滋润。“余生欲老海南村”幻想着作者能够在海南这个地方常年书写诗歌。
苏轼在海南这地方写的诗很有幽默感,一写的也很风趣“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从这几句诗看出了苏轼的幽默、豁达和洒脱。
其实在海口这个地方,粮食紧缺,医疗短缺,粮食非常的珍贵,一般人在这个地方生活和生存都极其困难。
元符三年,宋哲宗去世。紧接着,宋徽宗登基,宰相章惇被赶出了朝廷,并且把苏东坡召回。
苏东坡回来的时候,还对海南恋恋不舍。别海南黎民表
宋代 · 苏轼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苏东坡的伟大之处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却都很深爱每一个地方。这首诗就是苏东坡被召回过海是写的。
过海前整日降雨,老天好像也很爱苏东坡一样。苏东坡一过海的时候就狂风大作,在古代时候坐海船是非常危险的。顷刻间,翻船与海中。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此处是一个倒装写法。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风和雨好像特别懂事一样,它也知道天气放晴。虽未说喜却能体会到其中的喜气。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整个天空十分的明净,因为风和雨过去,所以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望着湛蓝的天与湛蓝的海。
苏东坡在大自然风暴骤雨的面前捡到了一条命。
其中,引用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中间,不是谢重,司马道子两人在对话。司马道子说,发现天空,一点云彩都没有,星月皎洁万里无云。谢重说,要用点微云点缀,那可能更美。(此间引用了这个典故)
天容海色本澄清:这里可以比喻心地透亮。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苏轼本人即使乘了舟过了岛外,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苏轼到了海南岛,才发现什么是那种宏伟的音乐。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遗憾。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苏东坡自认为从公元1049年一直到现在,这七年当中,可以说是九死南荒,但是我却没有悔恨。我既没有悔恨,也不怨恨任何人。怎么能经历这七年中美好的经历呢?
【总结】
苏东坡洒脱、厚道、善良、宽容。
苏东坡过海后,章惇要求儿子写信,请求苏东坡的宽容。 苏东坡回信说到我和你的父亲一直都是好朋友,希望章惇能够在贬地好好养病。
苏轼临死前给苏澈写信说道“吾生不恶”我辈子没有做过坏事,所以我的命好,我的眼中没有一个恶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恶人,也没有遇到过一个恶人。
把人生的贬谪当做人生的漫游,苏东坡在任何时候,他的生活就是一首美妙的诗。
苏东坡不光用文字写诗,而且还是用生命在写诗,他把他的苦难一生活成了一首美妙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