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当太上皇的生活究竟怎样?从李渊的晚年我们能看到哪些人生的感悟?(二)
但是这个事儿肯定是后来被做了一点修改的,因为在武德六年的时候他不可能预测到三年之后自己要当太上皇,肯定说的是我为皇上然后说逍遥一代岂不快哉。您听这话有点儿康熙和韦小宝之间的这种感觉,说当一辈子好君臣,君友情,臣友义,这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他跟裴寂之间那是有真感情的,当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对裴寂也没有痛下杀手,一直允许他继续当宰相,不过也并没有什么实权,很多时候言语声还受李世民的挤兑。
比如说有一次李世民出巡把裴寂和长孙无忌都叫上自己的马车,说你们俩陪我一起上长孙无忌挣得是,皇上说了那我就上车,皇上也没有那么多礼仪要求,等到裴寂上来李世民就跟他们讲,他说你看你们二位一个是我的人一个是这个老皇帝的人,你看你们二位在一起这不就挺好吗?明显的就告诉裴寂你不是我的人,所以裴寂早就心灰意冷了,但是你要把裴寂的关了,你总要需要一个借口。然后李世民经常继续敲打裴寂,说你看看你管这些工作在这个武德年间干那些事儿都不怎么着?出了很多的问题,不过这个话就说有点亏心了,武德年间国事也是在蒸蒸日上国家治理的也挺不错,你不能把这功绩全抹杀。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下你明着说裴寂骨子里说的还是李渊的,但是裴寂为什么被罢官说有个叫法雅的和尚,他在讲经说法的时候,讲了一些可能对让皇上不满意的事情。
但这个时候裴寂就在人群当中听着,他也没有举报就因为这么大的一个事儿,活活把一个宰相给拿下了,这事儿绝对是小题大做,单纯把宰相拿下,裴寂也没有什么想法,毕竟早就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能平安地坐下就行了。但是裴寂也提出个说法,说能不能让我住在长安城?有人会讲说裴既想留在长安城,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见见李渊,但是李渊那个时候处于被软禁的情况,你没事儿随便去见太上皇哪那么容易,因为裴寂位极人臣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家里的仆妇包括这个官舍建的肯定不错,你突然让我到外地去做官当然我不高兴了,出于友情留在长安城,这个理由我个人感觉并不那么充分,李世民是不停的找事儿把裴寂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荆州,荆州就是现在广西的梧州。
您想想从长安城贬到广西梧州这么大年纪了容易吗?特别是我们之前也讲过了像那些少数民族部落就开始做乱了,然后裴寂带着家丁专门把这个山贼给剿灭了,这就很厉害了。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儿就思考了一下,自己好像对裴有点儿过分了,他毕竟也是开国的功臣还是有能力的,这样让裴寂回来,裴寂当然很高兴,但是很遗憾他没有等到这一天,年老体弱跑到广西那样的地方就水土不服在回来的途中就去世了,最终也没有老死在长安城,也没有机会再见李渊一面。这边打压完裴寂就开始给刘文静平反,刘文静是谁杀的?当然是李渊亲自下旨来杀掉的,我给刘文静平反昭雪,实际上是打你李渊的脸,你当年做错了我现在拨乱反正。李世民这几年来不仅是这一件事情跟李渊对着干,好多李渊专门儿下的诏书,他明确的说这事儿不对内事儿不对,要不断的修改这些制度都要做些调整,毕竟大唐王朝这里原来的肯定的,而且当过九年的皇帝,在大臣当中是很有威信的,就是李世民的亲爹,你被迫把兄弟杀了也就罢了。
但是如果你在对父亲下手,那普天下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也需要李渊的存在来证明它的合法性。李世民做的所有这些事情就是不断的削弱李渊的权威树立自己的权威。当然确实有些事儿应该改,但是也有了为了改而改的这样的事情。事儿做到这一步李渊终于明白了,宫女没有了李渊这些妃子伺候的肯定不如当年周到就算自己能接受,这些妃子也不能接受,不断向外诉苦,紧接着裴寂又被打压,刘文静又被平反,李渊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背后的原因?
所以李渊主动就提出来了,说久闻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号志宏义宫,谁?就是李世民住的太子东宫我听说那景色不错,我很喜欢改名大安宫。既然太上皇主动提出来了,李世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可算有机会住到正宫了,所以就敲锣打鼓的把李渊送到了太子的东宫,也就是宏义宫宏义宫也就此改名叫大安公。李渊心里真不愿意吗?不可能宏义宫在制式和规格上照太极宫就相差太多了,太极宫是这么大的一块儿,那个宏义宫就是窄的一长条,虽然也比一般的宫殿要好很多,但是跟太极公是没法比。太极宫里边还有很多的海池,但是宏义宫中哪有?
李渊一定非常后悔,早知道这样把太子东宫修得漂亮点儿就得了,何必住这样一个委屈的地方?事到如今也是没有办法的,李渊搬走之后也没什么事儿可干,怎么办就开始找各种酒局儿,喝酒自己在宫内跟这些妃子喝,喝的不过瘾就经常到皇宫当中来举办各种酒会,比如说像未央宫、凌烟阁各种地方。开始喝李世民对他爹面儿上还是挺孝顺的,特别是长孙皇后经常亲手织补一些衣服送给皇上,表示这样一个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