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25联考常识判断:(3)不会就是不会

三、不会就是不会
【2020725联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设立以来,已有33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下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与其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A)李振声——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B)闵恩泽——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C)曾庆存——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D)侯云德——从事医学病毒学、新发传染病控制研究,被誉为「中国传染病学之父」

(A)李振声——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B)闵恩泽——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C)曾庆存——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D)侯云德——从事医学病毒学、新发传染病控制研究,被誉为「中国传染病学之父」
正确率30%,易错项C

本题没有任何解析技巧,不会就是不会。
A选项中,李振声的专业领域是小麦遗传育种,称号为「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中国「预警机之父」是王小谟。
B选项正确。
C选项中,曾庆存的专业领域是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中国「核潜艇之父」是黄旭华。
D选项中,侯云德从事的领域是医学病毒学,但研究重点是干扰素,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而不是「传染病学之父」。目前在公开资料中没有查到谁是「中国传染病学之父」。
因此本题应选B。
本题正确率为30%,而纯蒙的正确率是25%,非常接近,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考生都被迫蒙了个选项。
此类「不会就是不会」的题目非常少见。文中出现的4位科学家的名字对于普通人来说都非常陌生,不是专门去记忆,很难了解他们的事迹;同时,4个选项后半部分的领域也距离生活较远,预警机、核潜艇、传染病学(注意不是传染病)是普通人几乎不会接触的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就是不会」,考生没办法采用任何推理的方法,只能去纯蒙。
这道题带给大家两点启示:
1.对最新的科技新闻要关注。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简明扼要概括了科技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公考中,基本每年都会考察科技新闻。所不同的是,之前多考查卫星、高科技探测器、大型计算机等「高大上」的事物,考生多少会有所耳闻,即使不确定答案也可以使用一些推理的技巧;而今年纯粹来考查「最高科学技术奖」,如果没有去关注,就真的只能蒙一个了。
这道题目取材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2004、2015年空缺),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颁奖极高的规格和「20年33人获奖」的人数体现了该奖的极度重要性,也显示了我国对科技的重视。作为「最重要的科技奖项」,公考确实有必要对其考查,建议大家把33人的事迹都学习一下。
2.考场心态
「行测难题,不会就蒙」是行测考试的一个基本准则,人人都知道行测考试时间极为宝贵,多磨蹭一小会最后就少做对好几个「资料分析」题,但实际考试中,有多少考试有这种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呢?
就拿这道题来说,大部分考生阅读完题目就能确定自己根本不会了,那最后有多少人干脆地蒙了选项,还是磨磨蹭蹭半天试图找解题方法,最后不得不蒙一个?
可以通过「百度百科」等方式学习33位科学家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