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指导师案例分析,学生疲劳问题
女,10 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干部,班级学习委员。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为某单位的会计,独生子女。她从小酷爱学习,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但父母和教师对该生的期望都过高,要求也过严。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大 95 分以上,有时算术考得了 98 分,在班里居前矛,父母仍不满意。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都通。
他们请人教孩子学电子琴;又安排孩子到少年宫参加书画培训,父亲略通棋术,抽空便教女儿下围棋、下象棋,时间给女儿安排得满满的。教师对该生的期望也较高,常以这个学生的作文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由于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末开始,孩子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冒金花,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紧、发胀,不舒服,晚上睡觉时则常有失眠现象发生。
指导老师分析:是我们在咨询中遇到的小学生学习疲劳的一个典型案例。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完全是因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所引起的。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疲劳。这种状况若不是由于适时地得到心理咨询和帮助,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在辅导中着重向孩子的父母讲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又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千万不能把父母的愿望强加于子女。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使他们感到学习节奏的和谐及快乐,才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关心和爱护。我们还向父母建议,“琴棋书画”大可不必样样精通,根据孩子的爱好适当选择,以便减轻学习负担,还建议他们常带女儿到户外散步、做操,并可进行丹田呼吸法训练,以调节大脑功能。一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证明,她的学习疲劳得到控制,自觉躯体和心理状态有了明显改善。
如果你对心理健康指导师学习报考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
分享转载只为网友交流学习知识,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