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我们都是中洲旅人

在成长过程中,奇幻文学、奇幻电影、奇幻游戏一直深深影响着我的审美和趣味。和同年龄段的小男孩不同,我从小就不太喜欢枪炮、病菌和钢铁,周围的小伙伴都在玩红色警戒和反恐精英的时候,我始终深深沉迷在暗黑破坏神、魔兽争霸的世界里:那些绚烂的圣光、飞溅的魔法、寒冰与烈火、光辉荣耀与黑暗契约,如同伊露维塔送入空虚之境的秘火一般,在我的梦里熊熊燃烧,魔兽争霸里一步步堕落的阿尔萨斯的故事奠定了我最初对人性、善恶、野心、宿命的理解。对冰冷金属的无感,一直到高中迷上黑暗骑士里的蝙蝠车才被打破,再长大一些看懂了银翼杀手,才又开始关注科幻,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种对于古老岁月的怀念和对于神秘事物的向往一直深植在我的脑海中,从哈利波特到神秘博士,都能照见它的影子。但这种迷思在小时候又像一团模糊的光,找不见源头。直到2012年,刚刚大二的我在IMAX+3D的巨大屏幕上看完了《霍比特人》,那些回忆才如泉水般涌来,那些和我爸在昏暗小电影院里看过的画面重新在脑海里掠过:白色衣服的魔法师、被火焰包围的远古怪兽、会行走会说话的树木,小学里看不懂的打打杀杀火光剑影,一下子有了意义。从此我就成了一个坚定的托粉,从那天起,重读《魔戒》三部曲、周末在宿舍《指环王》马拉松、关注《霍比特人》的上映进度融入了我的生活。

2015年《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上映,恰逢本科毕业在即,离别的心境一直笼罩着我。电影首映的最后,听到熟悉的皮平的声音唱出那首"I bid you all a very fond farewell",一时眼泪有点绷不住。本科毕业之后选择了去利兹大学读研,托尔金曾经任职的地方,也算是一点情怀了吧。研究生时期在我们学校的Laidlaw图书馆看完了当时最新出版的《The Story of Kullervo》,大概算是托老笔下最悲剧最黑暗的故事了,书中那些深不见底的悲凉、不被需要的情愫、童年创伤,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和故事主人公一样幼年失去父母的托尔金自己。当然后来也抽空去了牛津,托老任职最久和逝世的地方。牛津是个小城市,安静而美好,学院的墙上开出了花。

201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Tolkien: Maker of Middle-earth》展览,虽然遗憾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看展,也让在牛津上学的朋友拍了照片聊以安慰。没想到年底 Howard Shore 就将指环王的音乐会带到了北京,第一时间抢了众筹的票。音乐会当天是个工作日,我拿着电脑提前翘班,和室友在北展剧场一边听现场的交响乐,一边从大荧幕上重看《指环王:魔戒再现》。那一刻真的觉得好像可以闭上眼睛、放下一切。沉浸在现场的小提琴声中,瞬间有点恍惚,仿佛我也能从树篱下醒来,跳起身就去拯救世界。

2019年8月,John Howe带着新书《中洲旅人:从袋底洞到魔多》在上海举办艺术展。八月的上海骄阳似火,思南公馆外还是排了十几米的长队,大概这就是指环王的魔力吧。现场拿到了新书,还意外收获约翰豪老爷子和邓嘉宛老师的签名,那种激动的心情实在很难为外人道。也就是那天,我开始萌生了写专栏的念头:虽然托尔金和魔戒已经家喻户晓了,托老和他的作品背后却总有无尽的故事可以讲,而今中文世界里还讲得不够。而且译者囿于成书本身的结构,不能做大量的修改与引注,所以有些故事的因果顺序、时间线都比较混乱。我想做的就是系统性地介绍托尔金描绘的世界,降低更多人瞭望中土的门槛。如果每个人非要在短暂的一生中选一件事去做,研究托尔金一定是个足够充实的选择吧。
2020年1月,J.R.R.托尔金最年幼的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也去世了。这个出生在英国利兹的中洲世界守护者,将自己一生的时光都奉献给了父亲的作品。虽然他始终强烈批判着被无数人热爱着的《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电影,但是大家都能理解,他对于父亲作品被这个商业社会裹挟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个新闻似乎也在提醒着,人生过于短暂,拖延症的我也决心把码字的事提上议程。
托老的作品涵盖的主题实在过于宏大,先不说他以一己之力创造了英国的神话体系,也不谈背后宏大的语言学课题,《魔戒》本身就是现代奇幻文学的起点,包含了对宗教、血缘、生命、战争、传统与现代、技术恐惧、宿命论等诸多严肃话题的探讨。虽说是架空的故事,在他创造的中洲大地上,每个人都能照见自己的影子:那些冒险故事就是我们的冒险故事,那些过去的传说也成为了我们的传说,阿尔达的歌谣随着电影的流行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又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阿尔达。换句话说,我们都在重造中洲,我们又都是中洲旅人。
以上大概就是我这些年和托尔金有关的经历,也是这个专栏的由来。然后来谈一谈这个专栏的结构,在我的设想里,专栏会首先按照时间顺序,逐篇逐章地详细解读《精灵宝钻》、《努门诺尔与中洲之未完的传说》、《霍比特人》、《魔戒》这几部巨著描绘的世界,在阐述故事的基础上加入我的解读与思考,然后延伸到其他的作品。如果力有所逮,再通过几个板块去介绍其余托尔金相关的信息。
需要强调的几点是:首先,本专栏不预设所有读者都看过《指环王》电影或者《魔戒》书籍,所以不会在前面的章节大量引述和对照第三纪元的故事。其次,与很多解读托尔金的作品不一样,本专栏并不是从大家最熟知的作品作为切入点,而是按照托老设置的时间顺序,从《精灵宝钻》的故事开始叙述。另外,如果没有特别备注,本专栏所有的中文人名和地名都采用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5年2月第一版《精灵宝钻》邓嘉宛老师的译本。因为托老的世界观实在过于宏大,加之语言和文化的隔膜,错漏在所难免,希望大家不吝指出。
托尔金一生都在完善他的“仙境”,但愿每一个被现实社会摧残得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人们,都能从这片仙境中得到慰藉。
题图:Bilbo-river, Tolkien: Maker of Middle-earth, https://tolkien.bodleian.ox.ac.uk

转载自作者:压力士托德 - 知乎 (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people/teayu/
已获得转载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