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人节,怎么过
早知鸡娃这么苦,当初就不应该嚷嚷着过情人节。
20岁生孩子,孩子20,自己40。正因为自己的风华正茂洋洋得意,不用再带孩子,哪知不久又要带孩子的孩子。
40岁生孩子,孩子20,自己60。祈求孩子晚点生孩子。
没有情人不要急,急出病来无人替。
同样是孤零零一个人,不如把现在当成晚年生活。老伴不在,子女未归。给自己营造一种婚姻幸福,含饴弄孙的夕阳红光。孩子都拉扯大了,孙子孙女也不在身边,不用去扒拉视频打卡和直播网课。
为一个人痴情,就痴情。熬不住了,就续弦。
续弦也不是说续就续,就像脱单不是想脱就脱。
有朋友疑惑,到底怎么脱单?
网上有很多方法,收藏点赞了,觉得很有道理。之后网页上所有的弹窗都变成脱单相关,于是一边赞叹别人甜蜜的恋爱,一边感叹时运不济,接着翻看下一个推送。
好比收藏了健身教程,为了立下誓言而加入打卡群,为了舒服又偷偷继续躺着。文字看累了就开始听音频,看视频,忍受不住改头换面前的漫漫长夜,只好在多感官体验中寻求及时刺激。
缓解焦虑的办法之一,就是退出各种打卡群。
不看别人,只看自己。
接着就是动。摊开瑜伽垫,摊开了就不好意思不坐上去了,坐上去了,哪怕踢一下腿也好。
脱不了单,要么是单身也能得过且过,要么是没有动起来。
有没有恋爱,顺其自然的好。抱有目的性,就叫完成任务。
真要当成任务,就要有提升绩效的觉悟。动起来,就是相亲200次。
如果一边抱有完成任务的目的,一边手机一拿,沙发一躺,就不容易得到满意的结果。
比起“想脱单”,“想恋爱”看起来是不是更喜气些?
前者是对苦海的挣扎,后者是对爱情的向往。
尽管两者结果相似,但选择的语言可能会对过程造成影响。“想脱单”喊久了,便会产生“单身不是一种好状态”的意味。
但凡提及,就是痴缠,就是浸润在之前的环境中,无法自拔。
好比,“恭喜发财”比“恭喜脱贫”更顺耳。后者会让人皱眉,自己的老底是不是要被揭穿了。
恋爱也有痛苦,单身也有快乐。
萧伯纳:“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要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