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二2

2023-03-06 07:19 作者:龙巾舟  | 我要投稿

一想到这,觉得事情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好玩,至少自己以后可能还会遇到这种移动,而且我自己会遇到的可能性还会挺大,毕竟高中以前从没有遇到这种事情,现在到高中来居然遇到这种事情,会不会真的和自己的运气有关,一直来总觉得运气还不错,高二分班也还在“实验班”,这次又让我遇到这种以前从没听说过事情。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就会知道是为什么,反正这种移动也没给我带来什么身体或其他的影响变化,别人也不知道我有这种现象,只要生活照过就行了。
高一我们就讨论过运气是非常重要,我们一起讨论的几个人都认同做什么事情都有运气存在,学生考试要有考试运,很多事情的发生不能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就认为是假的,这样的判断不一定就完全正确。现在的不信也可能将会成为未来的科学。
生活中别人不知道我有过这种头骨移动现象,只有我自己在经历着才会察觉到头骨的移动,别人不去注意这种头发的改变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上可能也有这种现象。而我知道有这种事,那说明我以后可以关注自己的同时去留心看下身边的人。
高一班主任的头发曾经变化最大,但已去教文科了,并且他们的教室在新建的教学楼里,和我们的教室相差甚远,以后碰到他的机会不多,最多也只能在路上。还好物理老师没换,将会一起上课到高中毕业,不过身边还有这么多同学和老师,回家还有亲人和邻居,以后都去看看是否都有这种变化。
要是以后我再发现身边的人又有移动的时候,像高一班主任这种发型大变化的时候,我肯定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话去说,也就是只能看不能讲了。唉,算了吧!反正别人的头骨又不是我让它动的,那以后就算被我看到了,不管是谁我都只负责仔细看看。
看到后也不知怎么说,那就让生活的归生活,头骨的归头骨,生活以前怎么过就怎么,也不刻意去说头骨的事,两方面要相对独立开来。
寝室的同学有时也会断断续续的聊天,绝大多数我会参加一份,我的床铺在寝室的左边靠着窗口,所以聊天的时候都是侧向左边躺着,听到有兴趣的话题时接几句。
那是在我感到头顶的会动接下的一个星期,也是靠着枕头侧向左边躺着,边睡边聊。左侧和枕头靠久了,半醒半睡的时候,感到在眉梢(眶上缘外侧部)后面的骨向后发生滑动,当时我还是迷迷糊糊的,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感到向后移动了不少。由于我开始注意微小的变化,知道这次又是头骨发生移动。
有以前的经验这次也没什么紧张,但知道已经晚了。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把它反方向弄回来,并且知道这头骨的移动只是发生在某一时候,接下去的时间头骨又变得很硬,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会再次变软。已经很晚了自己睡意未消,转过身换右侧睡。
在早上醒来的时候,都要在寝室里梳头。看看昨晚头骨移动后的头发有没有什么改变,发现左边前面的头发果然发生变化,有侧陷的迹象。前面的头发是分“右四六”,之前分向左边的头发是没有缝隙,现在左边的头发出现一条开缝。
样子像是在左边长期分头路,再把前面的头发全都往前梳后,前面分开处还留有的一条缝。我知道头发这种情况肯定是由于骨的后移造成,这次我更肯定以前看到头发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其本质的确的由于头骨的移动造成的。可恶的是我知道头发的改变是由于头骨移动造成的,但却不知道怎样把它变回去。
用手去摸前额发现前额不是平的。在眉梢上面前额的两边和中间的一整块间,有一条明显的交界处可以用手摸出来。(这条前额交界处,很多人明显到能用眼就能直接看出,尤其是男性的头,而绝大多数女性的头是不容易看出。看前言图片)
两侧是很硬的骨,看来昨晚后移的就是左侧的硬骨了。使得原本平圆的前额左侧经过这样一动后,骨的位置改变了,左前额有向里侧挪,前额变小的迹象。前面两侧的硬骨向中间挤,两侧硬骨交界的骨突起,难怪前面的头发不像以前那样会瘪着。
而右边是由于分头路造成发根会有点翘起,加上这次左侧的发根也翘起来,在前面就造成中间的头发有一块看上去有点突起来。过了一些天,我也从头发看出前额宽度比以前窄了,但是幸好没什么事,不仔细看的话也不会看出来。
过两个星期了,我坐的这排换到教室的另一墙边,换成同桌坐靠墙边的位置,我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不能没事把头靠在窗沿上。为了想让头发能变回去,上课时把手枕着头,没事就用手来用力。
初三用手弄头发是为了,反螺旋拨头旋周围的头发。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头旋周围的头发成反螺旋可能内在发生的就是头骨移动,当时我还一直在想头发为什么会变成螺旋状。
现在就不再去拨头发了,直接把手指按着头皮,要是能动就直接动头骨了。但是头骨很硬根本不是想动就能动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动,看来只能尽量多时间把手指放在头皮外,然后等到会动的时候再用手去用力。
换座位后走道边就是同学了,下课可以多些人聊天。旁边曾Q的后桌是李Y,在看小本装的《灌篮高手》,下课没事拿出来看,我和同桌也会拿来看。以前电视里有放《灌篮高手》,高一下铺说自己就是因为看了《灌篮高手》才喜欢上打篮球。
我看了电视后始终觉得里面的流川枫太帅了,尤其是他那飘逸的头发,连赤木晴子都暗恋他。我拿书来是直接看流川枫、赤木晴子、樱木花道他们,发现里面人物起的名字都很好听。
星期六和同学一起去上网,开QQ的时候在好友栏中出现一个很有味道的网名“雁过无痕”,人家讲的都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倒这么洒脱。到底谁啊?一问才知是张Y,当初一起申请的QQ号,现在把网名改得这么有味道。用这个网名搜索一下,竟然只有他一个人。我再用我的网名“真的爱你”一搜索,竟然出现成千上万的人。
周J看到后:“这个网名怎么这么多人用啊!还‘真的爱你’真没创意一个字—俗,两个字就是很俗。”
“什么啊!是这歌被太多人喜欢了。”
 “要我说,用人家起好的歌名来当网名本身就是非常俗。”
“是嘛!我觉得‘真的爱你’还不错啦。”
“都这么多人用了,还不错。唉…你就别再让我说出真的很俗这四个字,好不好!”
“呵…不会吧,都四个字啦。那有没有五个字的?”
“还…还要五个字,他妈的真俗!”
“靠!等着瞧,我非要想出一个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搜索也只有我独个的网名来。”不过我一时还真的想不出一个好网名来换,还是先用“真的爱你”。
这次上网回来,让我浑身觉得不爽,到底换什么网名好,没有一点什么思绪。上课我还是把手掌枕着头,当用左手指紧贴着头皮,有时会试着用力外拉,想感受什么时候会有突然变软的一下。
一下午第一节课,我左手指放在中间硬骨条(矢状缝两侧)与外缘硬骨之间的易变软的区域往外用力,渐渐地真的有感觉到变软,我就顺势向把手指放在耳后上方的外缘骨上加力向左侧拉,我能感到连右侧顶部中间易变软的部位,竟被能被拉到左边来。左侧顶部中间易变软的部位一下子变宽大起来。是不是里面的骨是连着的?怎么会这样动,右边的骨竟然能被拉到左边。不过这样拉动后,思维竟变得超清晰,怎么会变得这样?
下课了,周围的同学有说自己聊QQ时的事情。我想到自己的网名还没取好,突然有了灵感决定开始取一个把“真的爱你”换掉。
当时寝室墙壁上有张引同学折过腰的深田恭子大图片,我认为她的名字和她的外表一样,看来网名还是要四个字。要四个字的网名这种名字《灌篮高手》中最多,而且里面每个人的名字我都很喜欢,前几天还在漫画里看流川枫、赤木晴子、樱木花道等。最后后来终于想出一个网名——晴涩津子,就这个作网名了,从此要把“真的爱你”给换掉。
左侧顶部中间易变软的部位,由于被拉而变宽大起来的地方,很快就变没了。我记得思维竟变得超清晰就只坚持到第二天,一方面是由于是我拉过来的,不是先天形成的;另外睡觉自己头的乱靠,这时我睡觉都把枕头给拿掉,睡前还是有意把头侧靠右边睡,因为知道侧左的话一下就把拉出来的给压回去,木床板是很硬的。但自己睡着后就不能自我控制了,早晨醒来都不知期间转过几次身,左边的头骨就又推回去了。而且一退回后,就比原来的更靠右。
更靠右指的是左边的头骨向右边移了,在中间的硬条(矢状缝两侧)我能感觉出来。这种情况,每次左边的头骨向右移去这种情况只要一发生,不去阻止头就会变得难受:思维变迟钝,反应变慢,头象被什么很大的力左右挤压着,就想睡觉,眼睛睁不开,很影响上课。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常常用左手掌靠着头,适时用手拉左后侧的外缘硬骨,也不知道弄什么地方好,所以手指乱放。由于在头顶中间有硬条和两边不同,手指经常放在它上面。
头骨很硬,会变软的时候很少。手经常靠着头也是为了等变软,只要手指感到有点变软就不停地施力。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头骨会变软,也不知道头骨是怎样动的,只知道头骨某些地方在某些时候会变软,我就让它挪动,挪到它不能挪为止。
有时头骨都还是很硬只有一点点点变软,就会发生微小的变动,感到都是左边向右边挪动,但带来的直接痛苦感受都是类似上面说的痛苦难受。我想阻止这种痛苦的发生,只有无乱地用手指去贴着头皮去拉头骨,只要发现有点能动,我都去拼命地向外拉。
这种忽然的痛苦感受,在教室里坐着时间一长就会特别明显,在平时日常活动却不明显,在家里时这种感受也是极少。我发现象教室这种人多的地方,只要坐久了就会慢慢有这种头就会有挤压的感觉。
有时去上网,刚坐下时不会有这种感觉,戴上耳机坐下去,耳机会有一股向中间挤压的力,然后头骨挤压感就会比在教室里来得快很多。所以得把耳机稍微斜着戴,让耳机带给头顶硬条的合力发生偏移,偏向一侧,能让降低这种痛苦来临的次数。
我发现这种痛苦感受来得少的时候,多是在我对头骨的注意减少,分散在头骨上的注意力。象在看电视或者上网的时候,注意力会集中别的事上,上课老师讲课外什么没听过的新鲜事,也很少有象在正经上课时那种头骨挤压的难受。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在教室里空闲时间太多的缘故,这种空闲时间多了注意力就会转到头骨上。自己注意头骨的情况就象以前我们没事拿着小镜子在手上七照八照是一样,只是别的同学现在还在注意自己头发,而我现在改成注意头骨,并且是通过从手去摸着头,和从头发的一些改变中感受出来。
平时在教室里会做题目,但很少在专心看书(这时我讨厌看书,只喜欢看电视)。加上理科也不用拼命地看什么大量的书,只要去多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对付考试是够了,并且这样做后考试时遇到一点不会做的题目是很少的。
老师对我们说:“其实你门考试中很多做错的题目,考后拿来看其实都是会做的,平时之所以叫你们不停大量地做题目就是为了让你们提高这种应试得分的能力。”
我发现班级里有部分同学,很少在那里拼命的做题,搞什么题海战术,他们上课也会有睡觉,但考试却经常能考得很高的分数。倒是有些拼命做题的同学不一定考试高分数很高。回想了这些年的读书时间里,这种人倒是不多,但不管什么时期,班级里这类人都会存在。
结合起了老师的话,那他们都是应试能力很好的人,反正通过大量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得分能力,那象自己一类同学不是没有这种能力,而是在考试中得分的能力不够高,需要通过平时多练习刺激来提高。
看来有些人天生这种能力就很高,不用做大量的题目,同种类型的题目只要做很少遍数或者更厉害的可能看上几眼,就和大多数人需要通过做很多遍同类的题目才能记住的效果是一样的。
能力好的人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做不同类型的题目中直到又懂,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是把时间花在看、做同种类型的题目直到懂,所以时间长了差距就这样产生了。
什么时候也能有他们那种与生俱来那种能力,那我也就可以不用去同类的题目去做很多遍了。题目可以少做,分数照样能考得很高,那才轻松。
平时在教室里做题目的时候不会象看电视时那么专心,做完一题坐着就会想其它与题目无关的事,然后才会去做下一题,这种现象我自己从初中就形成,而且马上就改也很难。别说是做作业,就算上课也会发生自动走神。
思想走神在这个年龄很普遍。高一的时候化学老师就针对这种现象教育过我们:“你们很多人上课都不知在想什么,提问的时候很少有人在下面接应,不让你们说话的时候却在下面肆无忌惮地说悄悄话。你们脑中是不是都在放小电影一样,想着别的事啊?看看人一个个坐在教室里,心飞到什么地方去了都不知道。这样是不行的!要学会自我调节,把注意力放到学习当中来。学生,不好好学习,你们还想做什么。”
高二来自己上课时有些课对自己来说听和不听的效果是一样的。

政治,分了文理科后,平时课很少会认真听,最后都是到期末考试前去读读背。只有在举例讲到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事才会头抬起来听。英语,上高二第一位老师走了,换了另一位老师,上课经常“嗯哼嗯哼”,上课没多少人听,所以听说第二学期又得给我们换位新的英语老师。语文,分析试卷的答案很多来自后面的参考答案。就算生物、物理、数学、化学这种也不可能整节课都很认真地听,中途分神也是允许的。

高二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