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博物馆馆藏之890号SL12型蒸汽机车的身份探究

前言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了一辆采用4-6-2“太平洋”轮式的煤水车式蒸汽机车,这辆机车就是正文要提到的角色——890号SL12型蒸汽机车。按照他们对该车的介绍,“这是日本制造的一种客运机车,曾是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使用的主要客运机车之一。此车曾在沪宁、沪杭等铁路牵引客车。”

这辆机车的背后故事,则少有人知。本文就介绍这辆机车的前身车型——朝鲜总督府铁道Pashishi型蒸汽机车。
历史
根据给既有的46辆Purei型蒸汽机车扩大火箱的尺寸(以允许使用褐煤)以及锅炉容积(使传热面积增大)而成功改造为Pureshi型蒸汽机车这一经验,朝鲜总督府铁道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推出Mikasa型、Pashishi型以及Tehoro型这三款车型。
鉴于朝鲜半岛的运用需要,这三款车型在设计上装有过热器,且采用大尺寸火箱以使用褐煤为燃料。由于褐煤的煤化程度太低,导致锅炉效率比使用褐煤为燃料的美国制机车低,因此Pashishi型机车在燃烧室采用燃烧箱实现煤的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效率。

朝鲜总督府铁道在1927年到1940年间订购了72辆Pashishi型机车。其中在1938年鲜铁重编机车编号之前交付的前20辆机车编号为パシ971–パシ990,重编机车编号后的机车编号为パシシ1–パシシ20;而后续订购的52辆机车则采用新的机车编号。
受日帝控制的华中铁道于1939年成立后,除了从日本铁道省接收C51型、D50型、9600型等机车以应对机车短缺外,同时在1942年到1943年间订购了10辆Pashishi型机车,编号为パシシ11–パシシ19以及パシシ110。
战后
然而有一点我们务必明确,朝鲜总督府铁道这款Pashishi型机车的设计是基于为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略而服务。当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这款“太平洋式”机车的各自命运也不近相同。
韩国铁道파시4型(Pasi4型)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有至少7辆留在三八线以南的原鲜铁パシシ型机车被韩国铁道编为파시4型(Pasi4型),并且运用到20世纪60年代。但没有机车存留下来。

朝鲜铁道省바시너型(Pasinŏ型)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留在三八线以北的原鲜铁パシシ型机车被朝鲜铁道省编为바시너型(Pasinŏ型),但这些机车的运用情况以及退役时间不得而知。
中国铁道部ㄆㄒ12型(PX12型)/胜利12型(SL12型)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数年后,原华中铁道パシシ型机车被中国铁道部编为ㄆㄒ12型(PX12型),后于1959改称为胜利12型(SL12型)。有8辆胜利12型机车在20世纪80年代于杭州周边被目击时,基本上处在废弃状态。而本文开头所提及的890号机车,亦是来自于杭州,这辆车也许是朝鲜总督府铁道Pashishi型机车仅存的一辆。

后记
“春晖庭训遵正道,岂教汝持刃杀人耶?取人性命身亦死,岂仅二十四载养育情……天皇御驾不亲征,徒令血流遍荒野,若是天皇思虑密,岂信战死显荣耀……哀痛未息又送汝,听闻圣代太平世,慈母白发却徒增……”
这首由与谢野晶子为自己的弟弟所写的《请君勿死》诗,虽然写于日俄战争期间,但也正与其所揭示的一样,日本以全部国力为赌注而先后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以及十四年中日战争,事实就埋下了“自我覆亡”的结果,并最终招致对他们来说重大的悲剧。对于历史的全面总结与检讨,从而形成独立的自我反思,这是当今中国应当从日本的历史中借鉴的经验。
数据
轮式:2-8-2
轨距:1,435 mm
动轮直径:1,750 mm
机车长度:22,054 mm
机车宽度:3,054 mm
机车高度:4,505 mm
粘着重量:- t
机车重量:92.40 t
煤水车重量:67.40 t
总重:169.80 t
燃烧面积:4.75 ㎡
锅炉压力:13 kgf/c㎡
气缸尺寸:580 mm × 660 mm
最高运行速度:95 km/h
牵引力:140.0 kN
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ntetsu_Pashishi-class_locomotive
http://donsdepot.donrossgroup.net/dr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