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应鑫」|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吕应鑫,别名大吕,号佛子,四川眉山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画院研究员、西蜀花鸟画院副院长、西部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扬州八怪书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专委会委员、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湘潭齐白石纪念馆特聘画家、眉山市文联副主席、眉山国画院院长。
作品发表或评介于《美术》《国画家》《中国美术》《中国画》《美术界》《中国画家》《美术世界》《美术时空》等数十家国内有影响的杂志。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发行多部画集。
先后在天津、武汉、兰州、济南、成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天津卫视”、“武汉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相继拍摄专题片介绍其艺术成就。
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和其他重大的学术展览,获“新世纪中国山水画200家”、“全国百佳书画家”、“当代最具收藏潜力花鸟画十大家”、“全国第二届徐悲鸿美术奖”、“巴蜀文艺奖”、“东坡文艺奖”、“当代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家”、“中国画坛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科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加拿大“大人物”画廊、台湾新竹爱画会、日本中日会馆、北京影视中心、深圳金泽轩艺术馆、烟台美术博物馆、济南博物馆、济南美术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等20余家艺术机构收藏。
【作品鉴赏】
不恋污泥也自香
——吕应鑫花鸟及至山水画创作的当下意义
贾德江

《暖春》
180cmx145cm 2010年
自新时期以来,吕应鑫一直以大写意花鸟画著称于世,活跃于当代中国画坛。观他的画作,无不为其精神意气所动,为其含浑无尽的大气风神叫绝。他的花鸟画,强劲风骨,为体于内,集滋笔墨,为用于外;其生动意态,洋溢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天然之趣,其笔墨铺陈,内敛着一种欲言又止的灵魂低语,充满着多元生机活力,具有多种抽象意趣化合的个性化、典型化、理想化的特征。尤其是他画的出污泥之荷,滴翠之雨露,苍润之华滋,更显淋漓尽致。他的山水画,其实一直与他的花鸟画并行不悖,多以雄浑率意之笔墨,抒巴山蜀水之情思,或沉雄、或俊朗、或奇崛、或素朴、或明秀,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只不过被他花鸟盛名所遮蔽,难见“庐山真面目”。

《三月花纷飞》
68cmx68cm 2009年
优秀的艺术家只用作品说话。优秀的作品是时代和大自然的骄子,是艺术家人格迸射出来的精光丽彩。后者包含着见之于行为辅之以言论的道德情操、知识学养之美,透视生活的胆识,反映人民审美需求的使命感,经过诗思的蒸馏升华为形象的卓越技巧,作品出世后才有独立的生命。我不敢说吕应鑫的每张画都达到了这个水准,但我相信大家读过这本画集的一系列作品之后,一定能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向理想境界掘进的饱满热情、理性认知的深度和实践表现的高度。画中流露出的对艺术、对生活的爱,对传统、对现代融会贯通的悟,对借古、对开今坚持不懈的变,足以证明这位当代最杰出的自成气候的画家,这位来自于西南蜀地边城的苦耕人,获得了可以与许多名流大家并列而无愧色的成就。其勇于积累学术的魄力、敢于超越前人的目光、甘于脚踏实地的作风,值得尊敬和褒扬。

《秋望》
68cmx68cm 2008年
吕应鑫出生在四川眉山,邻接乐山,那是宋代大文豪、书画大家苏东坡生活过的地方;从这块灵光宝地走出去的现代大家,就有郭沫若、石鲁、冯建吾等人名扬天下。然而,天然的美景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并没有给天性喜爱绘画的吕应鑫带来幸运的光环,他没有可以炫耀的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他当过知青、做过工人、站过讲台、下过商海,无论命运安排了怎样的起落,情感里接纳了怎样的荣辱,吕应鑫始终放不下的只有他心中的绘画艺术。这仿佛是他内心自强不息的一盏明灯,支撑他渡过难关,引领他要像从家乡走出去的伟人一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正是这无时不在的信念,不停地提醒他生命的意义和时光的宝贵。他把别人用来虚度的光阴全部用来压榨自己,与孤独为伴,在传统的沧田中笔耕不止;他把别人挥霍的时光用来寻找笔墨的节奏、韵律,以苦学为乐,用全身心去书写着希望。为了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眼界,他走出了眉山,走进了津门,入天津美院拜诸多名家为师,又辗转合肥、深圳,两度研修于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后又成为周韶华的弟子。南来北往的艺术行旅,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画画一边思考,蕴藏在他身上的水墨写意天赋终于被唤起、被激发,在渐修顿悟中造就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一枝一叶总关情》
68cmx68cm 2019年
吕应鑫的画风就像他的性格,真诚、坦荡、坚毅、宽厚、善良、大气,不慕虚华,不喜张扬。人虽瘦弱,却敦厚深沉、正直耿介,不尚辞令而重实行。因此,他的画是宽容大度的、是热情奔放的、是简约痛快的、是气足韵丰的,既不偏于北派重笔少墨的老辣苍劲,也不固守南派崇尚水墨的委婉润泽,而是南北合璧、苍润相济,追求一种不拘一格的刚柔相合的笔墨气度。在看似不假经营的构图、漫不经心的运笔中,全凭兴之所至,一挥而就,随意而不拘谨,率真而无雕琢,仿佛没有什么预先的设置和成法。其实,他对艺术的良苦用心并不像作画时那般轻松和惬意,他的思考是深刻而缜密的,是宏观而具体的,以所知、所想、所见、所悟,构成完整意象,倏然落笔成章。故观他的每幅画作都觉得沉稳、厚重、平实、张扬,然而却蕴藏着内在力量,储存着饱满的生气。唐人司空表圣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以概括吕应鑫笔墨之精妙,颇为得当。

《南国无冬季》
136cmx68cm 2019年
就花鸟画而言,如果说吕应鑫在20世纪90年代注重于取材的广泛、着力于在广取博收中探讨多种技法的锤炼,那么走向21世纪的吕应鑫,开始专注于水墨荷花的精耕细作。或者说,他试图以荷花的个案研究标新立异,独领风骚。他说:“可以入画的花鸟题材虽然有很多,每一种都要画好画精不可能。与其画很多种,不如先把其中的一种画好画精,这样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画好了一种,再钻研第二种、第三种,这样才能打动观者,让人记得住你的作品。”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一通百通的策略,若大将布阵,金针自藏,使他深悟个中三昧。其视觉表现,有以下突出特点:

《家园》
136cmx68cm 2020年
第一,是“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的朦胧之美。他的荷花已是一种熔铸了内心感情的心象,导源于荷塘写生的强烈印象和感受,致力于在“写境”的基础上“造境”,打破了时空一律的观念,超越古今名家的布局图式和笔墨常理。画中物象普遍糊涂其笔、淋漓其墨,似乎受到山水画的启示,多画成林成片的叶丛花丛,特别富于清代石涛所强调的笔墨蒙养之功。看他的画,仿佛梦入荷塘,在惟恍惟惚中,突显出荷的高洁品格和蓬勃生气,千变万化,幅幅不同。但这一切画得并不具体,仍在大气流衍中发生变化,在混沌朴茂中显露生机,引发着观者的宇宙感与幽秘感。

《当春乃发生》
136cmx68cm 2019年
第二,是“笔中有墨者巧,墨中用笔者能”的笔墨之美。以笔墨为主的语言,一般有两种:一种笔墨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服从景观实景的呈现,可称为“实景笔墨”;另一种是书法式的笔墨律动引导景观的生成,使景观的描写成为既对应物象又有所抽象的图式,可称为“图式笔墨”。前者重客观的再现,后者重主观的表现。吕应鑫的艺术语言,显然属于后者,或参以笔痕墨迹的即兴生发自如书写,或辅以撞墨渍水的肌理表现力求生韵,或部分采用明暗和色彩造型弱化用笔,或借助西方构成强化现代意识,从中又显示出在取象、构境、写情等方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取法西方又变化融通的新气象,把妙在控制与非控制之间的水墨表现力推向极致。

《盼春图》
136cmx68cm 2020年
第三,是“闳中求肆外、真放在精微”的意境之美。中国文人画,提倡表现的纯净简赅、自由如意,要求以人品求画品,以学识拓画境,以才情生发灵感,以思想主感情,竭尽毕生精力,集中全部智慧,最后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闳中求肆外”指的是在画外功夫上的积累,“真放在精微”意指表现上的自由,并非无度的狂肆。正因为吕应鑫敏悟于此,则从青年时期就注意砥砺品格,树立志向,增进有益知识,并求融会贯通。在人品上,以正直真率自励;在志向上,以承古意而蕴新风为己任;在学识上,读文史、读画论、读诗词,好学多思。吕应鑫水墨荷花中那种在“神与物游”中体现出的无尽生机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明境界,那种用绝无矫揉造作、毫不剑拔弩张的潇洒笔墨抒写内美的造诣,那种随机应变集众法为我法把必然变为自由的创作状态,无不与他至今不息进取的修养有关。

《冷翠遗香》
136×68cm 2020年
除荷花以外,吕应鑫还画了藤萝、梅花、牡丹、鸡冠花、山果、油菜花、芦苇、秋菊、红辣椒、葡萄、水仙、芭蕉,乃至苍鹰、仙鹤、家鸡、山雀、蜜蜂、蜻蜓、白鹅、野鸭等,仍保持着上述画荷的手法与特点,意趣具于笔先,他不是引导观者去欣赏其中所描绘的某种植物或动物的物理特征,因为它是那么不具体、不确定,恍惚难究其名,而要欣赏的是画面的整体效果,是画面本身形简情茂、笔厚意丰的艺术效果。一切都经过了情有独钟的选择和强化,一切都显得那么纯粹、清新、苍润、有力、奇崛,一切都蒙上了天人合一的静气,一切都蕴含着古貌新机的生命力。

《春暖花开时》
136×68cm 2019年
吕应鑫花鸟画中所呈现的这种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同样在他的山水画中有所共鸣。他的山水画同样开拓了一片新天地,独特面貌十分强烈。他的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他家乡的景致,在那再熟悉不过的山形水貌中,他没有停留于画出所见,而是画出了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推出了不同于同辈也有别于古人的水墨山水新格法。他摒弃了模山范水的自然主义,以切身感受去恣意营构,在写境的基础上提炼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去传达山情水境,从而小中见大地注入了让人感奋的精神容量。他钟情于《山巅人家》险峻的巴山陡壁,他也喜欢《茫溪河畔》静谧的蜀水清幽;他偏爱《阳春三月》油菜花环绕的农家茅屋,他也醉心于《暮归图》中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他神驰于《峨眉山残雪》的荒寒苍凉的风光,也痴迷于《岷江秋高图》丰收在望的景象,无论是巨幅还是小品,他的山水画无不古厚拙劲、深沉雄大。构造不求奇险,总是平中求奇,充实、饱满、大气,削弱了空间纵深的表现,却突出了平面效果的神奇;造型善于提炼夸张,简化到以勾泼积叠成形而求其大象;笔墨则凝重、坚实,上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式的点线交响,化入黄宾虹“黑墨团中天地宽”的氤氲有象,以墨色不同的粗线大点,交织错落,务使整体在沉厚松动中求天地宽广。其境象如山奔云走,似浪涌翻滚,幻化出永恒的律动,透露出朴茂高华的气格。

《窗前有棵松》
136×68cm 2019年
吕应鑫曾说过,他的花鸟和山水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其一是真。所谓真,就是艺术要源于生活,不能胡涂乱抹,以假大空唬人。其二是情。所谓情,即画家要带着真情去创作,是情景的交融、灵魂的对语。其三是味。所谓味,是味道,是格调,要有民族特色,要有时代精神。它凝聚着画家多年的功力和学养,是一种人文的笔墨,智慧的艺术。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无疑是吕应鑫的经验之谈,而转益多师、追源溯流、心师造化、涵养诗文、精研书法,积极吸取时代新机,以现代观念对待传统,上及民族文化精神与现代审美经验的结合,下及水墨功能在重新组合中焕发新意,无疑是吕应鑫“不恋污泥也自香”的艺术求索之路。清者自清,香者自香,这是荷花的品格,也是吕应鑫的人格,更是他的审美理想所要达到的境界。正如他的恩师周韶华所断言:“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他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
2011年10月23日
完稿于北京王府花园

《日出而作》
136×68cm 2018年
名家评说:
孙其峰(著名美术教育家、书画家)
应鑫同学所作山水花鸟,格调清新,笔墨别致,自有一格,可谓“芥子园外,自有门庭”。

《南国记之一》
68×45cm 2019年
周韶华(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
吕应鑫贤弟,近几年进步明显,与得天地之道,人文之助有关。诚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超越则难达玄妙之境,非器则通无所寓。艺即是道,道即是艺的这种互动共振关系,是交织流变的。只要七窍顿开,道与艺是互通的。气势、血脉、韵味便无所不在。在气势上浑厚宏大而不混浊板滞;血脉与传统的沟通而不失新意;在韵味上潇洒飘逸而不以漂亮媚俗。应鑫就是在这种既矛盾又超越,驾轻就熟的自由表现中,使自己的艺术在抒发性情上发力,具有新的文化品格,自具一家风格。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前程是不可限量的。

《南国记之二》
68×45cm 2019年
冯今松(著名画家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应鑫的作品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写”,一是“气”,这是我们中国画发展当中特别要重视的。他在写意当中,确实把巴蜀文化、长江文化那种灵秀、气势、凝重都表现得比较好、不是妄用笔墨,比较注重笔墨来表现生活、现实和思想感惰。他把生活当中很多感受融进画里,注重放到笔墨当中或者说放到中国画的传统中去,放到“写”的当中表现出来,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另一个是“气”的问题,中国画是讲究气韵生动的,应鑫比较注重“气”的流动,画面总有一个“气”贯穿下去,这样的画就有生命,就会流动,就给人启发,就会打动人。应鑫在这两方面注重得非常好,我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下去,最后达到一个“气”字“了得”。

《南国记之三》
68×45cm 2019年
鲁慕迅(著名花鸟画家 著名美术理论家)
应鑫以其表现的笔墨,写自我胸中的感悟,创造出一种如同周濂溪的《爱莲说》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般超尘脱俗、清幽空静的审美境界。可见他对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精神有着较深的领悟,而且已经具备写意所要求的比较全面的修养,建构起一个自己的艺术审美与表现系统,这是尤为难得的。

《南国记之四》
68×45cm 2019年
陈冬至(著名画家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吕应鑫作品既有传统功底,又有革新意识。他的画气足、很冲,很有精神,是个勇者。1989年我就写过一个评文叫做“简而不陋,大匠之坯”综述他的画,十年之后的当下,仍然合适不过的,简洁但又不空,向前冲意识很强烈,期待应鑫要在简而陋的“陋”上做文章,注意相反的一面,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前途无量!

《清池秋烟》
180×98cm 2017年
霍春阳(著名画家 原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
应鑫作品的特点是特别注重生活,他的画给人感觉生活气息很浓,而且又不流于那种照抄生活,画那种表面的东西。他对艺术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加工能力,看来他费了不少心血。国人讲“物无常形,但有常理”,“知常形者多,知常理者少”。应鑫是用常理在规范、在造化一个大的形象。画面很简洁、很概括、很包容,具有文化内涵。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36×68cm 2019年
何家英(著名画家 中国美协副主席)
吕应鑫是一个情感型画家,激情四射,感情充沛,热烈,对艺术充满激情,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在不停地努力,有一种执著的精神。他的画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前景,我相信他一定会大器晚成,我对他充满希望。他的不懈努力,不停地学习,特别可贵,一定能成功。

《椰风阵阵》
136×68cm 2020年
贾德江(著名美术批评家、美术出版家)
吕应鑫的写意花鸟对水墨的强调无疑是传统花鸟画所不曾有过的艺术创造,它表现了一种更加纯粹的视觉艺术的自觉,一种隐没在传统里未被发扬光大的审美意趣和理想。它所传达出的情感力量、意象形态、时空构成的美的境界,是中国写意花鸟画中特别是当代作品中,很难见到的。

《竹林清幽》
136×68cm 2020年
李毅峰(著名画家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吕应鑫以他自己深厚的书法修养,对笔墨的语言内涵做了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其用笔同传统的区别在于对线的运用技法上,融合了形式美感,给观者更深入的表现层次的审美递进。同时,他以松灵求浑厚,以韵律求通达,在清逸疏朗中,把对自然花鸟印象和内心情境结合起来,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花草意识和人格内涵。

《残荷拾零图》
180×98cm 2017年
林 木(著名美术理论家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在名师们指导下研习过传统中国画的吕应鑫,深知中国画的造型、形式方面的特征,也深知中国画那种“意足不求颜色似”的意象造型的内涵。吕应鑫的中国画造型大气天然,不拘于形似。无论花鸟山水造型一到便止,从不斤斤刻划,并由此而呈现出朴拙天真的风格。吕应鑫用笔劲健而霸悍,横飞斜扫,顺逆并用,呈现相当的力度和速度。这种用笔,使他的中国画大气磅礴。

《盼春》
136×68cm 2020年
唐允明(著名画家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吕应鑫是四川花鸟画圈的一个活跃而影响在外的人物。画如其人,他的作品有一种豪放不羁的特质。彰显激情、恣意笔墨,旨趣天成,生动为上,是他艺术的基本构架。相较以往的印象,展览中的作品在取材上,在色与墨的表现技法都更加丰富与变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大写意画形与笔墨的冲突中,他是愈加放胆冲闯,去触探中国画对物形表现的底线,因而一些画面抽象元素的出现更突出了笔情墨趣的表现性。看似不经意而达其意,这便是吕应鑫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境界。

《风雨过后》
136×68cm 2020年
张志民(著名画家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 山东省美协主席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应鑫和我是老朋友,我比较熟悉他的作品,两三年前我就曾邀请他在济南做个展览。他的画元气充盈,笔墨交融,情感饱满,富有个性的张扬与表现,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善于思考生活,用意新,构图新,以现代人的欣赏角度来探索绘画,诠释自然。作品蕴含当代性,学术性。

《春到农家》
136cmx68cm 2020年
孔维克(著名画家、山东省文联副主席 、山东画院院长)
看了吕应鑫的花鸟画近作,觉得他在绘画语言的拓展和探索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是作品有强烈时代特色和个性表达,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二是以情作画,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真情。三是对生活的提炼与笔墨感悟的对接做到心手相应,天衣无缝。具体到技法上讲:一. 在墨气上元气淋漓。二. 在用笔上挥洒自由。三. 善于运用淡墨表现。四. 虽着色不多,但很讲究色彩与墨色的综合表现。这些探索都是难能可贵的,给花鸟画乃至中国画笔墨多种语汇的表达以新的启迪。

《黎乡春早》
136cmx68cm 2019年
张国忠(四川省美协副主席)
如果说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写意,那么吕应鑫先生的艺术实践诠释了这种意境和精神。花鸟画在中国文人画中最能表达写意的精神境界。松、竹、梅、荷等符号是文人挥之不去的心灵表达。吕先生笔下的荷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人气节,水墨淋漓挥洒传达出吕先生对荷花符号的精神诠释。在他的花鸟画中,形式构成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墨与色,形与笔意,点与线都经营得如此完美,就连点缀空间的小鸟也是那样如此生动,可以说吕先生的花鸟画在我们四川花鸟画中很有代表性。

《墩头村的诉说》
136cmx68cm 2019年
岳海波(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有幸拜读吕应鑫先生的大作,感触良多,若非要提炼出关键词的话可用四个字概括——水的滋润。吕先生的作品使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元气淋漓幛犹湿”。吕先生的画,气韵生动,笔墨娴熟,水法尤其用得好,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天长落日远》
136cmx68cm 2019年
韦辛夷(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济南市美协主席)
大墨淋漓、恣意磅礴这是我对吕应鑫先生水墨花鸟画的强烈感受。在“形”与“意”之间他取乎“意”;在“器”与“道”之间,他取乎“道”。于是,在笔与墨的交融交汇中,他形成了“这一个”的独特面貌,让我们在目光游走之际,能够体悟书画家的悲悯之心,再把这情感传染给我们,让我们接受一次美的洗礼,感受一次心灵的净化。

《山乡记》
136cmx68cm 2020年
董继宁(湖北省美术院院长)
吕应鑫先生的作品,具心象气韵的流动镶嵌,体现了一种中国画的原创力在画面上的运用。大气、笔墨功夫高、水墨的效果好、墨气生动有深度,这都是中国绘画本身与其他绘画不能代替的一种创作元素。中国画更应该注重自身材料的研究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西方绘画不能代替的。
我的第一感觉是在整个作品当中,抓住了一个中国绘画所讲究的气韵生动,在画面有了较好的把握。第二感觉是他的画面的构成和结构上以及画面空间的表现上,可能更注重画面团块力量的冲击力,在平面上寻找一种空间,在平面中寻找一种厚重,但它的语言和符号还是中国画的。

《盛夏》
136×68cm 2019年
雷家民(山东工艺美院美术学院院长)应鑫兄是用心画自己的画,独具的风格,有思想、有追求、有发展。在当今的国画创新,基本上分三类。
第一类是在继续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第二类是走新路子,别出心裁;
第三类是在水墨、构成、技法等方面寻求变化发展。
看应鑫兄的画,感觉他还是走的第一类,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挖掘新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能成功地在传统基础上有新发展,很不容易。因而他的画能得到一致好评,是理所当然的。

《远眺峨峰》
136×68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