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虚拟偶像的机会在哪里?听万像文化+虚拟影业+Sandman Studios+超次元怎么说 | 雷报

2020-10-16 07:49 作者:雷报  | 我要投稿

作者:孔媛

编辑:努尔哈哈赤


9月28日下午,雷报【微信:leinewspaper +关注】联合喜悦娱乐、杭州网艺文化在第16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举办了【问道2020:动漫重置】高峰论坛。

 

来自腾讯、优酷、爱奇艺、bilibili、芒果TV、西瓜视频、小明太极、咏声动漫、玄机科技、两点十分、精英动漫、鲜漫文化、翻翻动漫、大周互娱、友诺动漫、创享投资等动漫游戏影视投资行业的上百位重要嘉宾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主体部分圆桌论坛板块共设置了动画剧集、漫画、短视频动画及虚拟偶像四个分论坛,邀请了来自业内各细分领域的众多嘉宾,分别从四个议题出发,同大家一起来对后疫情时代的动漫行业者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虚拟偶像圆桌论坛

 

虚拟偶像圆桌论坛邀请了万像文化CEO夏冰、虚拟影业CEO刘怀、Sandman Studios创始人楼彦昕、超次元品牌负责人彭梦宇以及圆桌论坛主持声海文化CEO李金龙同大家一起交流了虚拟偶像行业的新动向、新机会与新前景。


以下内容为【虚拟偶像圆桌论坛】现场实录,由雷报整理而成:


Q1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大家好,我是声海文化的李金龙,来自成都。虚拟偶像这个产业特别火热,很多相关网综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之中。想问一下刘怀,虚拟影业的模式很不一样,作为一家原创动画公司,虚拟影业打造了一位特殊的演员——虚拟鹤追,作为虚拟演员,她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参与多个动画项目,这种新模式在国内并不常见。您认为打造虚拟演员的意义是什么?她与虚拟偶像有什么不同呢?

 

虚拟影业创始人刘怀:因为我们以前是从传统动画公司过来的,会有很多影片的打造计划,创作IP也好,自己的动画作品也好,网大、电影也好,这么多作品打造下来,肯定能培育出一批虚拟偶像、虚拟演员。基于我们传统动画企业的背景,我们更希望虚拟偶像演员是从自己的影片里走出来的,这是我们的起点。在我们看来,整个影视圈如果没有实力派演员和偶像艺人共同的支撑,影片的看点就没有那么足。如果想做更好的影片,就需要艺人、偶像来支撑。


Q2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我们也期待在更多影片和二次元、三次元的节目中看到虚拟偶像。接下来我想问万像文化的CEO夏冰几个问题。今年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直播卖货可以说是特别火热。万像文化今年打造了不少知名虚拟偶像,像是与爱奇艺合作的Rainbow,与淘宝、天猫合作的带货虚拟偶像Mika、新国风偶像苏朵朵、明星IP虚拟偶像韬思曼等。目前,万像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后续还会有新的活动吗?有没有新的规划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万像文化CEO夏冰:我简单说一下我自己对整个虚拟直播电商带货的理解吧。我们其实已经服务了很多平台,也跟很多平台在合作。从我的角度看来,做虚拟电商带货必须满足两个逻辑,强供应链和强IP必须占一个,否则很难抢到这个行业里最大的红利。

 

关于我们自己接下来的规划,九月初的时候,我们和摩登天空的沈总一起对外公布了虚拟艺人的厂牌No Problem。之所以和摩登天空合作,就是希望能做很多打破边界、属于未来年轻人数字化的、新的消费的艺人和场景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我也想打个广告,我们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虚拟艺人,欢迎有IP方的其他虚拟偶像公司,和有意愿和我们进行视觉、音乐共创的公司和个人加入我们,一起合作创造出更多好玩的演出。


Q3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需要寻求更多的模式,也会有更多新的虚拟偶像来跟我们见面。接下来想问Sandman Studios的楼总,您长期在VR内容领域,创办的全球最大规模的沉浸影像展——砂之盒沉浸影像展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您是如何看待当下的虚拟偶像行业的?它与VR内容是否可以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商业机会呢?

 

Sandman Studios创始人楼彦昕:大家好,我是楼彦昕。我们现在做影展,过去做过VR动画短片,在这个方向大概做了五年时间。最近这几年,我们发现虚拟化的体验和演出有了新的模式、方式和形态。如果大家对虚拟演出方向有所关注,会发现游戏里、VR里产生了有很多有趣的案例。之前的《堡垒之夜》里出现了虚拟演出形态,一些日本平台也出现了虚拟空间里的演出。

 

目前,不考虑角色是否是艺人,完全基于虚拟空间、实时渲染呈现出的演出已经存在,全球也有了许多成功案例。VR演出过程中,观众可以用虚拟道具打赏、通过和艺人实时互动。洛杉矶有一家公司在做虚拟演唱会,观众全程戴着vr眼镜观看演出,过程中可以跟DJ实时互动。我们自己也有在开发一个可以200人一起看的虚拟互动演出。

 

和平面观看相比,观众能够以更沉浸、有互动的方式参与其中,演出形态突破了传统的单向观看,实时渲染新形式的加入打开了新的互动形式,给观众开了新的界面。我们能预见到,未来大家将会讨论的是,当技术到了一定程度,虚拟演出会有什么新的内容产生。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也就是说,虚拟偶像和VR的结合其实可以带来更多内容的产出,具体还是要内容过硬。

 

Sandman Studios创始人楼彦昕:对,无论是完全的虚拟艺人,还是艺人的虚拟形象,AR和VR都会给他带来新的舞台和空间,新的互动形式也会带来新的演出形式。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随着技术的发展,VR演唱会等活动会更加方便,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商业机会?

 

Sandman Studios创始人楼彦昕:AR、VR现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技术和成本,现在的设备对我们来说还不是很友好。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的硬件产品没有做得特别好,国外的某些东西暂时也进不来。一定程度上我们要期待一下苹果,明年他们应该会发布眼镜产品,出来之后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市场风向,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也会用上更便利的产品。到那个时候,电商带货观看将从手机转移到眼镜,用VR看演唱会表演沉浸感和互动性也会更强,那时音乐等付费通道也会更多。


Q4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好的,接下来我想问一下超次元的负责人彭梦宇。从之前雷报的采访了解到,超次元的业务有2B和2C两个板块,具体是怎样的?对于这两个板块您认为未来哪一个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原因在哪?听说您最近参投了虚拟偶像线下演出的剧场,现在进展是否顺利?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超次元品牌负责人彭梦宇:首先我对创幻的2B和2C业务做一个简单介绍吧。在B端我们是在2018年左右展开业务的,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标准化的技术方案,比如我们的产品ARLive,其次是各项虚拟偶像活动的执行,最后是虚拟偶像内容的制作。我们在两年时间里,已经服务了超过300家企业级用户和超过30000个终端用户,落地的大型项目有B站的BML全息演唱会、BW漫展,腾讯国漫演唱会、华乐纪国风演唱会、《阴阳师》周年庆嘉年华等等。

 

C端的话,我们今年主要做了两件事情,IP孵化和线下演出的组织。IP孵化方面,我们今年陆续跟A站、B站、酷狗直播等平台和一些传统的音乐公司签署了共建MCN协议,会共同挖掘中之人进行孵化与培育。线下演出方面,我们投资了国内首个虚拟偶像全息剧场上海Vapollo剧场,目前已经承接了很多项目,包括国内头部IP《战斗吧!歌姬》等多个知名虚拟偶像都已经在这个剧场进行了演出。

 

至于2B和2C哪个发展空间更大,我认为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大或小,因为对超次元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B端,我们向客户提供技术方案,支持他进行稳定的演出,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观看和互动需求,才能增强黏性、促进观众进行消费,这是虚拟偶像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我们相当于在为行业提供水与电、进行基础建设,并通过技术服务积累了行业资源,与各大平台和IP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为我们自己展开C端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把自己定义为综合性的虚拟偶像公司,所以C端业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有行业资源和技术保障,团队成员又都是虚拟偶像的深度粉丝,也有意愿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无论从企业定位、行业资源、技术实力还是团队基因来看,做C端都是一个必然结果。

 

至于最后一个关于演出的问题,其实我们在2019年底规划了很多演出,但因为疫情原因,上半年的演出都取消了。但从下半年开始,我们会陆续落地一些演出。比如8月份,我们的VT系统就做了一场神乐七奈的线上线下的同步跨国演出,日本的IP方中之人在东京动捕棚内,完成了上海和广州的线下、B站以及日本showroom平台直播间的线上的四路同步演出,完成了首个跨国演出。我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内整个虚拟偶像演出这一块会逐渐回归到正轨上。


Q5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也就是说等到疫情好转,线上线下演唱会等业务会得到更好的促进。那现在我想问一个大众化的问题。当前虚拟偶像的商业变现方式大致有参与线下演出,广告植入、直播打赏,直播带货,授权代言,衍生品销售这些。从四位的角度出发,你们认为虚拟偶像的变现潜力主要在哪些方面?

 

虚拟影业创始人刘怀:潜力的话,这是一个大时代的问题。大家都看过《黑客帝国》,在未来虚拟偶像成为很大的发展方向时,潜力势必会很大,现在谈的还不太一样。现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演艺圈需要很大比重的虚拟演员,这是虚拟偶像很大的潜力所在。

 

万像文化CEO夏冰:就像刘总说的,我们为什么选择虚拟数字人这样一条赛道,其实也是因为很难得能看到,有一个行业的天花板是在升高、是不可估量的。今天在座每一位嘉宾,公司在做的切入点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有独特的盈利点和商业模式。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当生产工具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之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会受到影响。在变化的过程中,从我们的角度上理解,可以和各个垂直领域去做结合。每个垂直领域里都有可能出现和虚拟偶像相关的独角兽,无论是做服务、IP内容还是运营变现,未来的变现方式和能力绝对不止眼前我们看到的这些。


Q6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那我想问一下楼总,如今技术已经越来越革新和稳固了,如果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到了技术成熟阶段,虚拟偶像比拼的硬实力会是什么?如何去打差异化竞争?

 

Sandman Studios创始人楼彦昕:现在技术进步得很快,制作管线、开发工具和网络的基础设施都有改善,但我觉得,现在还不是一个特别稳定的状态,仍在快速向前变革和发展的阶段。超次元对AR、VR已经十分了解了,但因为AR、VR方向还没有进入大众和主流创作人的视野,所以现在的技术还在早期阶段。可即使是在早期阶段,他们依然能创作出还不错的作品。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模式,但从创作团队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和虚拟偶像、虚拟演员一起,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优秀演出和体验,让观众心甘情愿为此掏钱。很多团队还在和技术磨合的阶段,尚未到需要在成熟的技术框架边界里,在每一个部分里打磨精细内容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要回归到导演、内容本身。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那您认为,未来虚拟偶像能够达到真人偶像的效果吗?

 

Sandman Studios创始人楼彦昕:我觉得现在主要的虚拟偶像都是通过动捕的方式去动的。很多公司在研究人工智能,通过AI驱动数字人,如果一个表演偏向于单向性输出,不需要观众和艺人过多互动,不需要太多实时反馈,那还是成立的。但如果一个演出需要艺人与观众实现全程互动,那短时间内还是需要人来做这件事。模型材质的效果精度可以达到很高,但互动方面,短时间内AI无法达到真人的效果。


Q7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我想问下刘总。今年,在综艺类、晚会类节目中虚拟偶像的表演已成为经典栏目;而在B站,虚拟主播则成为其直播及内容生态的重要一环;此外,不少虚拟偶像、主播也迅速加入直播带货的热潮中,开始同真人主播一起直播带货;7月蔡明老师以菜菜子Nanako的身份在B站虚拟主播区出道更是助推虚拟偶像相关话题进一步出圈。那么有没有一个可掌握的点,让虚拟偶像能红?重要的潜质和特点是什么?

 

虚拟影业创始人刘怀:我们自己也是在摸索阶段,如果说有一个完整的公式,做了就可以火,那我也想学一下。我们本身做的是影视剧,固定就会有很多观众来看。除了剧情以外,吸引观众追剧的很大程度上是角色,这些角色自然而然就会成为虚拟的偶像,只是我们没有把他当成一个艺人去运营。观众自己会去选择一些角色,之前的强势大女主就很受欢迎。强大是受欢迎角色的一个共同特点。

 

声海文化CEO李金龙:您觉得虚拟偶像和真人的区别在哪?虚拟偶像是否真的能达到真人的水准和热度?

 

虚拟影业创始人刘怀:技术上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之前想过,如果用3D动画去实现《肖申克的救赎》等经典电影的效果,现在的动捕等技术,精度已经可以支撑这件事了。但人很难操纵真人去演什么,更高级的影片追求的本能是真实,那肯定是真人的演绎更真实,这一块我们是不可能去超越的。

 

虚拟偶像可以超越的点在真实以外,他可以做到真实做不到的点。我们要实现的是,我们要和真人表演一样真实,同时还有更多、更强大的功能。整体来说,影视剧观众还是喜欢看更真实的东西,这一方面虚拟偶像会有显著性的缺点。但虚拟偶像可以做的事更多,这是真人演员更多比不了的点。


虚拟偶像的机会在哪里?听万像文化+虚拟影业+Sandman Studios+超次元怎么说 | 雷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