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中国现代文学-山东师范大学













局限:自觉地迎合大众,大众化,但是并没有“化大众”。

《玉梨魂》寡妇应不应该再嫁,小说中写的更理想化、超越性,小说里“不自由毋宁死”









创作主体、叙述主体、对象三位一体。
《孔乙己》创作主体是鲁迅,叙述主体店里的小伙计,而且这个小伙计是以几十年后回溯之前看客们对孔乙己的态度,甚至自己也在那个氛围中无意识的嘲弄了孔乙己。叙述对象是孔乙己。
这种三位不一体的情况可以扩展叙述的容量,书写更多内容,形成张力。
而郁达夫的三位一体自叙传抒情小说,对于心灵世界的表达更好开拓,且方便于抒情。
鲁迅郁达夫都是让人们直面人生,打破“瞒和骗”
《沉沦》“性”的苦闷
一上来就是谈感受
痛苦、跟哥哥闹翻了——名不要、利不要——只要爱情——被窝里的犯罪(因这产生的主人公的情感)——偷看日本女子洗澡,自身反而会焦虑、敏感、窥浴(窥浴后的心态)——因为自卑而被妓女拉近妓院,过于自卑反而过于自信(狎妓后的绝望)——自杀
让那些假道学感受到作假的困难,揭露旧道德的骗人虚伪性

《春风沉醉的晚上》“生的苦闷”
郁达夫的敏感使得他即使生活的很好仍旧苦闷。
留学归来的留学生写作羡慕烟草厂的女工

题材:超验性
写的是青春期的、大胆暴露的、孤独者、留学归来的
鲁迅写的是先觉者的孤独,夏瑜:大清的天下是大家的。
郁达夫的孤独者是零余者,是情感上被抛弃、无以寄托、多情游子需要情感慰藉但是得不到的孤独
写“心理”|写“情绪”
郁达夫后世影响:
郁达夫命运大家都很关注,他的死是一个谜,值得我们去探究,关于他的死的文学作品很多

民国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中华民族独有
金庸、古龙

“侠”

列传都是写大臣,司马迁把侠也写进列传里。虽然侠士不按照社会已经有的规范行事,但是他们有很多高尚的品格。
“赴士之厄困”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精神
不矜其功,功成身退,不愿太多于名利挂钩,道家色彩
积极的行动精神,墨家(墨家比较穷,讲兼爱非攻)
深深的传统文化渊源
对于司马迁来说侠未必都会武术,比如冯谖客孟尝君的 冯也被称为侠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干将莫邪
唐朝:文侠——向武侠转变
后来的展昭
不同时代武侠小说有不同的面貌
近代 1902梁启超引进了武侠这个概念
武侠文化用于对抗西方入侵的对抗,武侠精神,创作素材,武侠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们的宣泄、自由的实现人生理想。
武侠小说意义:
1.获得现实生活的安慰,成人生活的童话
2.唤醒人们对于黑暗社会不平的情绪

前五家
后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