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大题不会答?教你一个超级模版。
笔试,作为日本大学院考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基本是所有学生都要面对的一个内容。
特别是像文科类,其实和国内的大学期末考相近,笔试又分为名词解释和大题。名词解释不用特意多说,就是背,然后按照核心知识点给他描述出来就行,每道题回答的字数在300-400字为主,难度并不会很大。

但是答题就不一样了,大题相比较实打实的名词解释,更需要的是结合自己的想法、经验对题目或者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而这个时候不仅考验日语能力,更多的是如何「清晰明了」地表达你的思路,也就是大题需要有大纲。
特别是一个大题的回答字数往往在800字到1000字,像北海道大学的国际广报媒体的笔试题,需要一题回答1600-2000字,所以大纲非常重要!毕竟一份考卷教授其实并不会非常认真的一句一字看过去,有一个好的大题框架非常重要。

这里介绍两种常见的答题框架。
⏬⏬⏬
NO.1大原则上遵循「总分总」,也可以称之为「PREP法」。

总分总这个概念想必大家其实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也是最基础的一种大题模式。
第一个总「总」,必然还是在第一段做一个回答概述,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例如「题目里的重要名词的解释」,「题目相关社会背景的描述」,「某种态度的选定(支持or反对)」,作为一个导入部分,不用占用太多字数,主要还是快速带领教授进入你的回答。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才是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关键内容,也就是「分」,分点来说明你的想法的原因,在第二部分的时候一般选择2-3点来回答,而且每一点的第一句回答一定要是作为该回答的总述句。也就是说,在教授眼里他只需要看到2-3句话就能知道你的大致观点。
而在回答完「分」的部分的内容之后,一定一定要再来做一个「总」。
「写都写完了,为什么一定要总结呢?」
因为你是写完了,但是教授不知道你到底写没写完。一场笔试全程可能120分钟要写2000字,或者90分钟可能就要写2500-3000字,说实话在考场上把字数完全写满还是很有难度的,而这个时候总是会出现「写到一半没时间了被迫交卷」的情况,这个时候内容不完全自然会成为一个扣分点,有始有终非常重要。

而另外一个PREP法其实也就是总分总的一个表达方式,而且如果未来想在日本继续就职的话,这个法则会在就职之中经常被用上,「Point(結論)」、「Reason(理由)」、「Example(実例・具体例)」、「Point(結論)」,是不是和总分总一样呢?
NO.2
「二分法」
顾名思义,把回答分成两个部分来写,这个比较适合长题目题型,也就是在题目之中往往需要回答2个以上的部分,这个时候想按照总分总直接答好还是很难的,所以干脆换算成回答两道小题,分别适应一下「总分」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体结构。
特别是像前面提到的北海道大学的1600字的回答,分部分题答是最好的。

简单地拿一道题做一个框架解释吧。
⏬⏬⏬
法政大学媒体学专攻2016年的过去问:
「「調査報道」と「発表報道」を概念的に明確に区別したうえで、現代社会においてジャーナリズムが果たすべき役割との関連で、「調査報道」の重要性を論じなさい。」
这题需要回答800字到1000字的程度。而其中的关键名词就是「调查报道」,「发表报道」,「现代社会里的责任」,然后回答的中心点在调查报道的重要性上。
📌总:调查报道和发表报道做一个名词解释,简单做一下两者的核心区别。
📌分:调查报道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表达:
• 第一,对于记者群体而言…
• 第二,对于市民而言…
• 第三,对于政府而言…
📌总:所以调查报道对于当下,乃至于未来的社会都十分重要。
如果你想要更加具体的过去问解答攻略,欢迎私小远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