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作出冒险行为呢
今天听了一个老师的课程,标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更倾向于作出冒险行为?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爱不爱冒险基本上是天生的。比如:你去买基金,基金公司会要求你填写一份关于风险偏好的测评,看你的风险偏好。如果是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就不能购买高风险基金。
根据蕞新心理学研究,我们的风险偏好水平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很容易受身体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灰犀牛2》这本书里,作者米歇尔·渥克提到了以下这几个因素与做出冒险行为有关:
一、味觉因素。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喜欢吃辣的人在冒险行为测试中得分较高。这至少说明,吃辣和冒险行为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喜欢吃甜、酸和苦味食物的人,却没有显示出这种相关性。
不管你平时喜不喜欢吃辣,你在吃完辣椒后几个小时内,风险偏好水平都会明显升高。
二、听觉因素。你听的音乐节奏越快,你的决策门槛也就越低,决策风险也就越大。
开车时听歌,如果音乐节奏越快、音量越大,你变道、超车的次数就会越多,闯红灯和超.速的风险就会越大。
据说美国绿日乐队的《美国白.痴》这首歌曲,节拍高达每分钟189次,被认为是“蕞危险的歌曲”。
三、触觉因素。寒冷让人更愿意冒险。一项研究发现,当人暴露在寒冷环境时,大脑会释放大 麻素icon和阿片类物质。这类物质可以帮助人体减轻疼痛、减缓焦虑,让人更容易作出高风险决策。
四、血糖水平。当你饿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出现高风险行为,脾气也会变差。
看了以上这些影响行为因素,我们在工作中是否可以利用起来呢。如果你想让老.板同意一个高风险项目,那就带他去吃川菜,把空调调低,放一首周杰伦的《双截棍icon》当背景音乐,再点一份特辣的毛血旺,说不定老.板同意了这个方案。
不过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做一些高冒险的事情,守住安 全这条防线,这样才能稳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