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醍醐灌顶!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与危害(恐怖/中国一体意识/民族矛盾冲突/君主专制)

2021-07-10 22:46 作者:中国大黄鸭鸭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传统文化网:https://www.zhwh365.com/article_209.html

  清朝皇帝为打压汉人反清复明运动与防止散播不利皇帝的消息,屡兴文字狱以控制士大夫的思想。文字狱之案件常是无中生有,小人造谣所为。较大规模的文字狱甚至可以牵连成千上万人受害。

——引言

  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乃至株连九族的重罪。文字狱历朝皆有,但以清朝最多,据记载,仅庄廷鑨《明史》一案,「所诛不下千余人」。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就有10多起较大的文字狱,被杀人数之多可想而知。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以是无以附加的强化。清代文字狱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多达8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明史》与文字狱


【重点】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清朝大兴文字狱是有深刻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的。清兵入关以后,激起了汉族特别是具有封建正统治思想的汉族读书人的激烈反抗,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各地的反清复明运动此起彼伏。为了巩固和维护统治地位,清王朝不惜杀人盈城,实行血腥镇压,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长期的武力镇压过程中,清王朝意识到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在思想文化上下狠功夫。于是大兴文字狱,试图通过整肃思想和文化,从思想和文化上解决民族矛盾,解决汉民族的「华夷之辩」,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清王朝借用暴力大兴文字狱,在思想和文化界造成了一种「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制约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当然也对社会文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史料编纂,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清朝最初试图通过武力镇压 化解民族矛盾


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危害

  1、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史称乾嘉之学。

  2、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自触文网,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愿因为贯彻皇上谕旨不力,不能严究文字之责而获罪。于是他们只有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

  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库全书》与文字狱


醍醐灌顶!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与危害(恐怖/中国一体意识/民族矛盾冲突/君主专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