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90 |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


最近在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里面谈到了「沉没成本」。
假如我买了一张电影票,但是我坐在电影院里看了15分钟以后发现那是个烂片。我要做的是马上离开还是继续忍着看完呢?买电影票的钱是不是沉没成本呢?

我们先来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商人开了一家采石场来开采石头,但是他在旁边又买了一块空地,那块空地既不会用于开发也不会用于休闲,就是让那块地空着。
因为这位商人知道,如果地产开发商买了这块地并且建了住宅,那居民肯定会投诉自己采石场发出的噪声,这样自己的生意就会受到影响。虽说即使因为这件事被告上法庭,这位商人也不一定败诉,但是凡是官司就有不确定性。这位商人需要让自己的生意能够稳步进行,所以即使这块地不会被开发,他也要买下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当然商人也不会白白的花费这么一笔钱,他之所以愿意付这个钱,是因为他深信有人会替他付钱,愿意付钱的人就是买石头的人。再进一步讲,买石头的人也不会无故掏钱,他买石头可能要修一个博物馆;而之所以修博物馆,是因为他相信有人会愿意掏钱来参观。
这样一层一层推导下去,就会发现,我们看得见的,是我朋友掏出真金白银买这块地,看不见的,是最终有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实际上,是消费者买下了这块地,这位商人只不过是一个中间人。他是通过合理的猜测,认为最终有人愿意买单,才去买这块地的。
不过,如果日后这块地民用住宅价格涨到足够高,高到超过采石场的回报,那么这位商人肯定会把采石场关掉,拿这块地来修建住宅。如果建商场更划算,那么商人回去建商场。这样,这块地就有很多种用途: 住宅,采石场,商场....当一个资源有若干个选项时,被选中的那个选项,它的成本就是所有放弃了的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也就是说,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那「沉没成本」到底是不是成本呢?
不是。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如果没什么可放弃的,也就不存在成本。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
在经济学中并不考虑沉没成本作为一种成本。也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
回到开头的场景,我花钱进了电影院之后发现是一部烂片,这个时候电影票的钱已经花出去了,不再是成本了。我的成本应该是,如果我再坚持花两个小时看完,我放弃了用着两个小时做其他事的最大代价。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当机立断,起身离开。
如果一个女孩发现和一个男生谈了几年恋爱发现不合适,那她付出的那几年青春是沉没成本吗?
不是,因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她的成本是她如果坚持和他在一起,她放弃了可能会遇到其他更好更适合的男生的机会。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果断地提出分手呢?
成本的概念其实深不可测。我们说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是「所有放弃了的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但问题是,所有放弃了的选项,不是没实现吗?既然没实现,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东西?
而要知道放弃了什么东西,以及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大价值,只能靠想象。
薛兆丰在他的经济学讲义说到,经济学不仅仅只关注钱,还有很多钱以外的很多东西。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是对包含人性的因果规律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字不重要,术语不重要,结论也不重要;是想象力重要,是视角重要,是推理重要,而权衡更重要。
以后有机会再来分享更多经济学的笔记。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