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围大众,蔚来理想寻破局,4月新能源涨跌乱象经历了什么?


文 / 衣车
>
不久前乘联会4月新能源车市场数据出炉,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销量为28.2万辆,同比增长78.5%,环比下滑36.5%。
与乘用车整体市场的同比大跌形成鲜明对比,上榜的多数新能源车企都保持了同比增长的态势;一汽-大众成为唯一一家上榜的合资车企,日系发出大招,试水新能源;新势力们销量全体没有超过万辆,蔚来、理想开拓大众市场,寻求新突破。
4月份因疫情深度影响,新能源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突出的趋势是,传统自主品牌发力新能源完全冲破了新势力阵容。

多数同比正增长 新能源市场展示韧性
在上榜的15家新能源车企当中,有9家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东风风神增长幅度最大,达到466.5%,发力网约车行业的风神E70热销助力不少。吉利汽车、比亚迪的增长幅度也都超过了300%,吉利几何4月售出7320辆,同比增长419%,贡献最大。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奇瑞汽车4月份增长高达149.5%,销量达到15052辆,显然去年上市的微型代步车QQ冰淇淋拉升了奇瑞新能源的销量,与之相比,同样以微型代步电动车支撑销量的上汽通用五菱则同比下降6.2%,销量为27431辆。而长安汽车增长达到139.5%,销量9211辆向上态势强劲。

仅有上榜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同比增长20%。
上汽通用五菱、蔚来、理想、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等6家车企同比负增长,上汽乘用车下跌最多,为50%。上汽乘用车身处疫情中心,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
对于49.2%的同比负增长,长城汽车表示,“受国内疫情影响,供应链、物流等多方面受限,生产、销售受到波及”,“预计5月将会明显改善”。此前,长城汽车确立了2025年320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目标,多重风险因素叠加,实现目标难度持续加大。

虽然多数车企都保持了一定的同比正增长,但环比3月,除了比亚迪之外,销量还是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长城、理想都达到60%以上,蔚来、小鹏、上汽通用五菱也都超过了40%。4月仅有5家车企销量过万,而3月达到了12家。疫情、原材料价格、芯片短缺等因素交织,对车企们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造成了程度不一的影响。
另外,有些读者可能会问,怎么榜单15名内没有特斯拉?这显然很明显,4月份上海疫情肆虐,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应该没法正常生产,销量自然很是惨淡不到两千辆。
一汽-大众合资独苗 日系转型勿小视
一汽-大众是中4月份唯一上榜的合资车企,其销量为5294辆,同比增长20%,超过了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累计销量也实现了45.8%的同比增长。
其当家车型智能纯电SUV大众ID.4 CROZZ在4月份的销量达到了2845台,同比大涨296.2%。大众ID.家族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用时13个月累计销量已经突破5万辆。而这个时间比蔚小理所花的时间都短。

大众是合资品牌当中电动化转型的领先者。2018年,大众发布了纯电平台MEB,2021年,ID.多款新车进入中国市场。但与特斯拉、比亚迪等行业领先者相比,ID.车型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品牌效应,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布局、营销革新等方面,其推进速度都有所不足,但与一众合资对手们来说,已经抢先一个身位。
4月,两田一产的新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放出大招,Honda e:N纯电品牌东风本田e:NS1上市,丰田e-TNGA纯电架构下的首款新车bZ4X也通过一汽丰田与广汽丰田两个渠道,开启预售。全新纯电SUV日产Ariya重装再发,开启盲订。

这些纯电车型在三电配置、智能化等方面与中国品牌车型相比没有显著的优势,但也不能以此来忽视日系在新能源转型上的积极举措。新能源市场的高渗透率,特斯拉、比亚迪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这些都是不小的刺激。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两田一产”在中国市场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规模。面对新能源转型,其自然不可能对固有市场份额的丧失漠然视之。

放长眼量,定位在诸多自主车企预期新能源车销量大增的2025、2030年的时间节点,更长的时间尺度里,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上的潜力不可忽视。
新势力均未过万 蔚来理想欲寻大众市场
4月,造车新势力们的表现集体下探,上榜的5家都没有过万。而此前的3月,则几乎是全部月销过万。最少的蔚来也只是差了10几辆就达标。在集体下跌的大背景之下,相对规模更小的新势力们自然不能例外。在这次的下跌风潮中,蔚来、理想同比下跌幅度相对更高,而小鹏、零跑、哪吒都保持了同比正增长。

为求破局,已经几个月失去销冠的蔚来正在有序地推进着面向大众市场的子品牌的落地。豪华市场的销量下滑、一年时间里没有新车交付,再加上供应链的不稳定,使得蔚来销量下滑,逐步与小鹏、零跑、哪吒等拉大差距。目前,其累计销量已经落后小鹏12700多辆。新的子品牌的推出将会吸引那些因为疫情消费信心下降,而态度犹豫的蔚来潜在用户。
同样,定位高端的理想也看到了疫情之下消费萎缩的大趋势,开始关注大众市场。近日,有消息传出,理想将在明年推出首款价格区间在20-30万之间的中型车产品。

中产阶层是蔚来、理想重要的目标消费群体,疫情所带来的收入预期缩水,自然对这两者影响更为显著,品牌下行,投入大众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出路。而开拓新市场面临着品牌调性的转换、核心技术、供应链、市场下沉等因素的考验,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最后总结:
多重风险因素交织,新能源车销量虽然保持同比正增长态势,也环比跌幅也不小。危中有机,比亚迪凭借着核心技术、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势大幅增长;日系合资放出大招,试水新能源转型,潜力不可小视;蔚来、理想挖掘新市场,以期增加销量,扩大市场规模。2022年对于所有车企的新能源事业都是重要的考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唯有扎实基础,应时而变,才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