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
“我们于世上降生,是为了将天地雕塑成我们想见到的形状。”
“只需看到脑中的幻想,并让它发生。”
依稀记得在某个时期,我失去了幻想的本能。
像是与服务器连接时多了层密码。
可我并没有为此烦恼太久,事后所证,只要给大脑输入足量的信息,它就会自动演算出事态的可能性,即幻想。
独善其身或是社会关系,都是一回事。
人生于规矩之下,至始至终只有一个使命。
打破规矩。
可岁月之长,规矩之多。
穷极一生也难以自立为矩。
能做到的无非思行并进罢了。
为此先要有意识形态上的自由,所以才要多读书。
思想决定着自由所及的上限。

小女孩转发了一个观点给我。
上面写着,最好不要通过文字结交朋友或是恋人。
因为文字过于深刻,同时更易表达,对人的认知具有欺骗性。
......
还没看完,心中却已然有了答案,大脑下意识地补全着逻辑。
我说,文字是意识形态的折射。
因为意识形态大多是通过他人思想塑造而成的产物,并不贴合现实。
比方说我在表达一个观点时,它只是一个观点,也许很正确,但我未必做得到。
而朋友、恋人是必须要做到。
回过神来,她不是在明示我对阿宵的态度么。
可反过来讲,我对阿宵的所思所想不也同样可能是误导你的文字。
那为什么我会通过阿宵的文字,来建立她是朋友这样的认知呢?
之前写过对虚拟主播的观测。
主播在观众善恶交加的行为调教中得以成长。
观众自身的改变还得看主播有多少良性品质。
阿宵的文字,那些偏执的情感表达,那些感同身受的经历过往,亦或是思索探究的行为本身,于我都是正向的反馈。
时而沉思,时而愉悦,时而入魔,时而慰藉。
和以往那些读过的书本不同,她是活着的生命,拥有无法预知的成长与变数,以及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