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7

2021-03-07 20:35 作者:查尔filosofia  | 我要投稿

七、范畴之图形化

        这一章节在《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中与上一章结合为一章且都只是非常粗略的提及了,所以我结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进行了补全。

        图型作为范畴和感官对象之间的媒介,不是一个静止的环节,而是一个活动的、能动的环节,是想象力的一种运作,或方法的一种体现。范畴的图型就是先验的、创造性的想象力依据范畴所包含的统一性原则,在内感官形式(时间)的条件下对纯直观的先天杂多做出的“纯综合”,即“时间的先验规定”。之所以是纯综合,是指这种综合完全是在先天的层次上进行的:它依据的是纯粹知性概念的规则,被综合的是纯直观(时间)的先天杂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经验性的综合无关,正是范畴通过图型对时间做出了这种先验规定,才使得经验性的杂多的综合成为可能。我们在先验感性论(时间的先验演绎)就证明了,直观杂多是从属于时间的;而通过时间的先验规定,一切直观杂多(包括经验性的)也就从属于范畴了,从而范畴就将自身的综合统一性规则(间接的)赋予了经验性的直观杂多。时间图型固然是范畴作用于感官对象的一个中介,但关键问题其实不是时间与感性杂多的关系,而是范畴与时间的关系,也就是范畴是怎样在内感官中被图形化的问题,由于范畴的图型化,便形成了一套与范畴相对应的时间图型。

         第一,“量的图型”:数,它属于“时间系列”。数是包括“总括同质单位的连续增加的表象”,其中就体现了单一性(同质单位)、多数性(连续增加)和总体性(总括的表象)三个量的范畴。量是时间最直观。最单纯的形式,这种连续不断也就是时间的“系列”,即任何量都是同质的单位“一个挨着一个”地组合而成的。这种数和量的统一性是通过我“对时间的直观把握”,即通过我连续不断的“数数”出来的。

        第二,质的图型:程度,属于“时间内容”。质的第一个范畴是实在性,它是指“存在”而言的,存在就是在时间中有感觉与之相对应的东西,而感觉是在内感官也就是时间中发生的,所以质的三个范畴在时间的内容中获得了自己的图型。简单的说,实在性表示一种“有”,否定性表现一种“无”或非存在,而限制性就是一种“度”。与量的图型相比,质的图型不是同质的时间单位的一个接着一个的系列,而是同一个时间瞬间的某种感觉的强烈程度。可见图型同范畴一样,是有一个递进的层次关系的,后者建立在前者之上。

        第三,关系的图型:属于“时间的次序”。“因果性”的图型是时间中实在的东西前后相继的表象。“协同性”是时间中各实体以交互因果性的方式并存的表象。实体性则是建立在质的图型的实在性之上的。所以这三者都建立在“实在性”这一质的图型之上,却都又进一步表明了一些实在的东西合乎时间本身的某种秩序或者规则,这种时间的规定又正体现了相对应的关系范畴的综合统一作用。

        第四,模态的图型:属于“时间的包容性”。“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图型是指各种不同表象的综合和一般时间的诸条件一致或不一致,例如任何一个时间都不能同时包含两个对象上相互对立的东西,而只能一个接一个的加以容纳。“现实性”(实有性)和“非现实性”(非实有性)的图型指的是某个确定的时间里包容实有或不保人实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图型指的是一个对象的实有包容于一切时间中,或者并非包容于一切时间中。

        

        这样一来,我们实际上已经在形成这个对象的直观表象时,暗中使用了量、质、关系和模态的诸范畴。或者反过来说,这些范畴要能运用于感官对象之上从而获得经验的实在性,非要通过上述的时间图型不可。

        康德又进一步的提出了,图型对范畴的限制作用。一方面,图型通过想象力的先验综合导致了内感官的统一性,因而间接输入了知性的统觉统一,体现了范畴在对象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也是范畴的唯一作用,范畴的作用离不开图型,说明范畴只能运用于经验和现象,因而图型在认识中约束着范畴,使得范畴不能逃出感性对象的范围之外,否则其运用就会成为空洞无意义的了。当然也不是完全无意义,有纯逻辑上的意义,就没有构成对象知识的这么一种意义了。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