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jt叔叔《庄子•齐物论》笔记(五)

2022-08-21 13:27 作者:o青明o  | 我要投稿


       <齐物论>中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这道家十二字,是测量人心变坏到哪一步的参照。

       【虑】的状态是,担心、烦恼。还没有【代偿反应】的部分。解决办法是,在生活实践中【践行】两点,一、【答所问】:回答的准确。二、【对不起,我搞错了】,承认自己感知有误。

        【叹】的花招就多了一些,第一个是【躁郁症】的心理结构问题。解决办法:要停下来【燥】,自我感觉良好。让自己【安心】呆在【自我感觉不良好】的状态,停止【想要得到别人赞美,想要表达自己很重要的欲望,这类行为】。在生活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诚实】的做自己。

      【叹】的另一种心理结构是【救世主情节】,这个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好厉害】,和自我感觉很不好的【我好差劲】,是同时出现的,不像躁郁症是【交替出现】。

       【救世主情节】的心理结构,这类人的【主轴】还是被【罪恶感控制】,所以身边任何人有困难,他都【不能不帮忙】。否则他怕别人,指责他【没爱心】。所以,到最后就会发展成一种【惯性行为】,【不管我乐不乐意,别人有难,我绝对要去帮忙】。

        这种【超级大好人】的救世主情节,他的我执是怎么【聪明而又狡猾】的结构呢?当他被【罪恶感勒索】,而不是【真心喜欢】这个人,但又不能不去帮忙的设定下,他做好人的行为,会同时【启动两个自我】,让这两个自我(我执)很平均的长大一点点。

        比如,这个人去给别人帮忙,他在内心会觉得:“我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用在你的身上。所以,会有【你是值得的,我不值得的】”。这个想法会【强化自卑的自我】。

        但是,这个【我这个宝贵的时间,拿来用在你身上,不是我身上】,还会让那个【骄傲而伟大】的自我觉得【你是需要的,而我不需要】。同样会【强化良好的自我】

        他【燥】和【郁】两头的自我会同时增加,所以在那个当下,他不会有欢喜的感觉,他不会有痛苦的感觉,是因为【正负相消】等于零。鉴别点在于,他的身体会【疲倦的不得了】。他的那个感觉更良好的自我,与感觉自己好差的自我,完美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你今天对别人的困难【于心不忍】,而帮忙以后又会让你【身体疲惫】,你就要知道,这个忙,并非你【真心想做】,不是灵魂呼唤,而是我执的呼唤。

        当帮别人的忙,出现【身体被掏空】,这种怎么解决?不去帮就可以了,先停下来行为。在庄子第四篇,有讲【支离其德】,要打碎【自以为是的道德观】。先去拆解自己不符合事实真相的观念,才有可能疗愈自己。

       代偿反应最严重的状态是【教主病】。因为他的我执,想要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这个人会【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对别人说教,忍不住要【大师开示】一下,捅你一枚指导棋。

        教主病的语言结构,比如是“我觉得你应该要早睡一点”,“我觉得你应该怎么样”,“你要看开呀,你要有爱心呀”。随时对人家下指导棋,他这个行为的本身,其实是他的我执,要享受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快感。

        所谓【教主病】的行为,我执蛮会【自圆其说】的讲“我是为他好啊”,但是【扪心自问】,当我们遇见这类人,会明显感受到,他是在享受把别人踩下去的快感。可是,如果是我们自己,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呢?能不能认得出来呢?这是实践庄子比较要紧的。

        【教主病】很难救,因为他很享受,他的我执很快乐,他为什么要改?干嘛救自己?重点在于,能不能够对自己诚实,让自己看得到,我有过有这样的状态。

        另外,在长辈中会有一种【控制狂】加【教主病】的人,体现为【什么都有意见,什么都要管】。这也是燥郁式的代偿反应。本质是,感觉不到被人需要,感觉不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于是出现【存在危机】,用下指导棋来证明【我是值得存在】的。

        还有一种同样的结构叫【修道病】,认为自己达不到【自己的标准】,“觉得自己好差劲”,这种罪恶感会一直折磨自己。于是,他全力当一个上进的努力家,好符合他【超高的圣人标准】,体现在语言结构上是【人绝不可以好色,人绝不可以杀生,人一定要对每个人都充满爱心】。

        这种披着圣人外衣的人,他无法意识到,自己上进的动念,它根源来自于【羞耻心和罪恶感】。

        这个人会构建【超高的道德标准】,因为他总【憋住】,认为自己不可以触犯,否则就会判自己是【十恶不赦】。所以,看见别人犯了,他就会觉得这个人【该死】。他心中不能犯的规,别人却犯了。他就会基于【嫉妒心】判别人【死罪】。其实是心中【充满恨意,杀气腾腾】。

        这种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惊惧、指责】的人,动不动在心中就给别人【判罪】。因为他不敢犯规,就认定别人有罪,这叫【邪恶外部化投影】。

        修道病到了邪恶外部化投射,到了心中之神快要解离的时候,是极难处理的。因为,他会这么拼命,就是因为他对于自己【超正确的人生观】,【人不可以偷懒,人不可以好色,人不可以晚睡,人不可以杀生……】,把这些当做【天条诫律】,是可以【狂信到绝不会去质疑】,这种【自认绝对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一直以来【战战兢兢的遵守】,你让他去【降格】,成为被自己判有罪的人的那一类,他的【逼格】是绝不容许他【如此堕落】的。

        介于【教主病】和【修道病】的中间,有一种心理结构是【狂信徒】。

        太过于【自责】的人,还会有一个逃离影子的方法,就是【推卸责任】,让自己觉得【不是我的错】。他会找一个【权威角色】,当做自己心中的【上师】,成为一个【盲信者】,疯狂打着上师的名义,去原创各种【观点】,乱传【教义】,乱踩别人,来让自己觉得【没有错】。他很享受当【教主】,他无法看见自己的【狂妄自大】。语言结构上体现为“某某老师讲的就是对的,他讲的就是真理”,他是看不见自己,有在别人面前【端逼格】的。但面对恩师,犯错了,他又会变得很愧疚,会自责,“我犯错了,我对不起老师”。这种捧自己家上师,去踩别的大师,去给其它大师打分数,这种行为,岂不是在证明【我自己才是最高的】?

       还有一种是【紧张兮兮心理医生】,他会用【照顾、安慰,宽解】对方,让对方变的安静,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把自己【内心紧张】投影到别人身上,来掩饰内在的【恐慌】,这是代偿反应的一个常态。常见于自我觉得【都是别人的错,别人有问题】。他并不会意识到【我是有问题的】。

        一个人【心向外】看,在外面找问题的行为,越来越多,就会破坏心中之神(承认事实得能力)。

        所以,要克服【代偿反应】,除了要停止前面论述的【所有行为】,要都不再去做,戒掉。还要去在生活中做到以下练习:


       一、【不要让“以怕为动机”的行为取代“以爱为动机”的行为】。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用【恭敬】的行为和某个上司、长辈、权威相处,这个行为的本质是在动【害怕】的念头。因为害怕,就会紧张,就会搞错事情,或者做错事情,让结果变的很糟糕。

        总之,你越【怕】什么东西、事情,一旦你把【怕】付出了行动,结果就会因为自己,【慌慌张张,充满担忧】办的很糟糕。

        就拿减肥来说,如何你减肥动的是【怕】自己胖的念头,那它就会给自己带来【压力感】,就会在过程中变成,一种反弹式的【暴饮暴食】。反而,你的减肥是为了找对象,这种单纯的欲望,就比较顺利。

        重点是,你能不能细细的分辨出自己的心情,【我是真的在开心?还是真的在害怕?】,如果是因为【担心、紧张、得失】在做某件事,结果就会被自己无意识的搞遭。不如停下来不做,这样会比较好。   

       代偿反应的人,会有一个共通点,是会在行为上启动【负面心想事成】。例如,一个人,很害怕别人讨厌他,就会努力去做让别人喜欢他的行为。结果是,别人更加讨厌他。你每一个对抗负面信念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在给负面信念充电。

        例如努力做好人的行为,是在给我怕被人讨厌的信念充电。

        努力减肥的行为,是在给我怕自己胖起来很丑的信念充电。

       行善积德的行为,是在给我怕遭报应的信念充电。

        一个人基于【不要】什么东西的【奋斗】,其实是在内心的世界,想逃避你不想要的东西。所以,外在行为才会【基于不要,所以要】。【代偿反应】的人就是这样,他的行为都是【在抵挡(召唤)他不要的东西】。

       所以,一定要让自己彻底停下来【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的这类行为。


整理于《庄子白皮书》

jt叔叔《庄子•齐物论》笔记(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