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火——拜占庭海军的专属火器
希腊火是拜占庭帝国所发明的一种可以在水上或水里燃烧的液态燃烧剂,主要应用于海战中。“希腊火药”或“罗马火”只是阿拉伯人对这种恐怖武器的称呼,拜占庭人则称之为“海洋之火”、“流动之火”、“液体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备之火”等等。希腊火是一种以石油为基本原料的物质,据称它是在668年被一个叫加利尼科斯的叙利亚工匠带往君士坦丁堡的。希腊火是一种由液态易燃物制造出来的化学武器石油,由一个喉管把它喷出,阿拉伯的海军就是被希腊火所摧毁。加利尼科斯在叙利亚的赫里奥波利斯城从事建筑业,在寻找和研究建筑防水材料时对化学特别是炼金术多有研究,并且进行一些实验。随着阿拉伯人的崛起和扩张叙利亚成为战火纷飞之地,加利尼科斯便逃往君士坦丁堡。在途经小亚细亚地区时加利尼科斯发现当地出产的一种黑色粘稠油脂可在水上漂浮和燃烧,他产生以之为武器的念头,并借助自己掌握的化学配制技术进行多次实验,并获得了成功。678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对拜占庭帝国发动海陆联合进攻,在陆战受阻后穆阿维叶一世便集中海上力量攻占马尔马拉海东南沿海的基兹科斯,作为发动大规模海上进攻的基地。6月25日阿拉伯舰队向君士坦丁堡发动总攻,拜占庭海军出动装有希腊火的小船,对载有攻城器械和士兵的阿拉伯军舰展开火攻。阿拉伯舰队总指挥法达拉斯命令舰队撤离,但已有大约三分之二的船只被焚毁。为了躲避拜占庭海军的反围攻穆阿维叶一世命令剩余的阿拉伯船只向南撤退,拜占庭海军乘胜进攻,在西莱夫基亚附近再次动用希腊火,使阿拉伯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拜占庭人欣喜若狂,于是把拯救自己命运的神秘火焰称为“防备之火”或“海洋之火”。

717年夏阿拉伯人兵分两路再度攻打拜占庭帝国,倭马亚哈里发奥马尔二世的弟弟莫斯雷马萨统率十余万陆军跨过赫立斯滂海峡,从色雷斯方向封锁君士坦丁堡与欧陆的联系。同时阿拉伯将领阿比杜斯率领2000艘战舰围住君士坦丁堡的水上进出口,此外还有后备部队不断的从其他地区调拨过来。阿拉伯军队在尝试陆上进攻未果之后便决定采取封锁的战术,把君士坦丁堡变为一座死城。9月1日阿拉伯人的一支舰队企图封锁金角湾,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立即命令舰队出战,使用希腊火烧毁20艘阿拉伯战舰,其余的军舰则均被俘获。此后阿拉伯舰队因惧怕希腊火的攻击而再也不敢突入金角湾,坐视拜占庭运粮船向君士坦丁堡运去补给。718年春利奥三世在得到准确情报之后伺机出兵,使用希腊火摧毁阿拉伯舰队。在君士坦丁堡围城战中阿拉伯军队一共使用2560艘船只,回到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的却只剩下5艘。这次战争结束后在海战中发挥大作用的“海上之火”被给予极大的关注,深受其苦的阿拉伯人称之为“希腊火”。
早在公元前19世纪火已经应用到守城战中,人们把火把、火藤等物抛向攻城的敌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火攻的材料、方法都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希腊火来说这种提高的意义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火攻技术的提高;二是石油运用于火攻。随着文明的发展火攻技术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化学物质开始被人们灵活的运用于这一作战方式之中。此后把硫磺等材料运用于火战的情况日益增多,比如公元前414年的西里卡斯战役和公元前304年的罗得岛战役等等。一般来说较为成熟的用法是把可燃混合物放入“水壶”或“火罐”之中,再通过机械弹射力投向敌人,以期引起燃烧。这种混合物据前305年希腊军事家泰克蒂卡斯于的说法是主要由硫磺、松炭、沥青等传火物于亚麻屑混合而成,成为“海上之火”或“野火”。虽然上述火攻方式中并无石油运用的记载,但实际上石油已经早已为人所初步认识和应用。有关石油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离巴比伦和巴格达不远的地方从地里渗出某种黑色粘性物质,当时这种物质被称为沥青。修建耶律哥和巴比伦的城墙时沥青曾用作砌砖的沙浆,另外还用于筑路、照明、做药还有战争。作为液体的石油与上述“野火”的交融还需要火攻技术的进一步的提高,其中蒸馏技术和导引技术尤为重要。这些技术在希腊化时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对于希腊火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神秘的炼金术的发展。希腊炼金术最早出现在1世纪,但埃及的炼金术最为发达。为了满足富人奢侈的生活需要一些工匠用炼金术把贱金属制作成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这种技术随着人类交往的扩大而流传,并且和当时的思想领域联系逐渐紧密。炼金士们首先把锡、铅、铜、铁熔合成一种黑色合金,然后加入水银、砷或锑,铜成了与白银相似的白色,最后加入少量的黄金,让它起到和酵母一样的作用,再用硫磺水或触媒剂处理这种白色合金,这样白色合金就变成了黄色。在“炼金”的过程中加热、蒸馏和导引技术都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便于石油和其它易燃物质的融合,并进而用于火攻创造了条件。到了公元3世纪石油(或石脑油)已经被添加到“野火”的配方之中,虽然应用技术尚不成熟,却为后世军事技术专家的创造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作为希腊化受益最大地区之一的叙利亚,科学技术获得了尤其巨大的发展。罗马人在城市建设中显著的发展了管道技术,这就为希腊火装置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正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加利尼科斯作出了富有创建性的发明,希腊火因而成为火药引入西方之前为恐怖的化学武器。
希腊火能在任何环境之下持续燃烧,即使在水中也不例外,拜占庭帝国的敌人形容它为“既湿,且稠,又黑”的火。希腊火黏在被击中的对象后就会不停燃烧,该火焰是不能扑灭的,这形成拜占庭海军在海战上压倒性的优势,令当时的敌舰闻风丧胆、避之则吉。它最后一次的使用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围攻战中,在此之后希腊火的配方便随着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覆灭而失传。
在最早的时候希腊火它只是向敌舰投掷用的武器,方法是把一个装有一块发火布的烧瓶用罗马轻型投石机投掷,以焚烧敌船,其射程为300至450公尺。随着机械工程的进步的改良希腊火不是用以投掷,而是把它装到包有黄铜的木管中,利用泵原理以它的膨胀力和水的压力造成喷射装置把燃烧中的希腊火射到一定的距离,这种方法对木制的敌船所造成的伤害极大,而且它也能有效地对付在城外攻城的武器。希腊火的发射装置有油罐、手动气泵、导管、管口引火机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油罐安置在船的甲板之下,导管则由一个力大的士兵抱持着,可以根据情况调整高度和角度。手动气泵的作用非常关键,因为它是喷射希腊火的动力源。在喷射之前首先对希腊火进行加热和增压,这样阀门打开之后它便会汹涌而出,而喷射器管口的引火机关则会随时引燃经过的液体,这样最终喷出的就是火焰了。
载希腊火的战船也是专门设计的,特点是体积小、运转灵活、防卫却十分坚固,用厚重且浸湿的兽皮包裹,配备精锐的弓箭手,阿拉伯人称之为“火船”。当靠近敌船时一个士兵利用弓箭手的掩护启动气泵把希腊火抽到导管之中,另一个士兵则启动管口的点火机关,力大的士兵手持导管对准目标发射希腊火,在强大的气压下加以顺风的鼓动火焰一般会一下子喷出50码之远。随着制作技术的提高拜占庭人还把希腊火装入压力大、隔温性强的发射器中,在喷洒之前就点燃之,这样喷出的就是熊熊的火焰,更适合近距离作战和应急之用。另外喷射管也可能不再需要人抱持,而是固定在船头,但固定处有滑轮,所以它可以调整方向。值得强调的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喷射器的管子都要远远的伸出己方船只,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自身受到回火的伤害,在火攻方面非常重要。实际上希腊火的使用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将其喷洒到海面上,然后用火箭点燃之;或是装入油罐之中,从城头倒向攻城的敌人,然后再引燃之。希腊火的成分则在一大釜中加热,再由在船上虹吸管中喷出,它也可以盛载于陶器中并由人手抛出。而其原理是将希腊火不同的成份放在陶罐中,而当陶罐碎裂时,内里的成分混在一起,就有如一般喷射式希腊火的效果。
对于希腊火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后世知之甚少,原因在于拜占庭皇室的严格的保密措施。拜占庭帝国研制和生产希腊火都在皇宫深处进行,身授御令又被牢固控制的加利尼科斯家族控制着整个运作系统。有关这种武器的所有事情都严格保密,甚至不允许用文字记载下来,后世可以征引的希腊文资料中的确少见有关记载,只有几位皇室成员留下一鳞半爪的资料。拜占庭人不仅对希腊火的配方极端保密,而且为了防止敌人窥探到相关的秘密甚至很少在战争中应用,非到紧急关头不可示人以武器。这种保密工作做的如此到家以致于几个世纪后连拜占庭人都不再得知希腊火准确的配方了,特别是深受其害的阿拉伯人通过多种途径对之加以了解,最终掌握希腊火的技术秘密,不过他们同样对这种武器的具体情况讳莫如深。阿拉伯人通总结出希腊火的四大特点:它可以在水上燃烧,它是液体,它用类似于虹吸管的装置喷射,它很可能在喷射的时候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并伴以浓烟。阿拉伯人马克在14世纪所著《焚敌火攻书》中提供一个配置希腊火的配方:你可用此法制希腊火。取活性硫、酒石、阿拉伯胶和沥青、煮过的食盐、石油以及普通的油,将他们共煮之,再浸沉之,提起并放在火上。如你愿意的话,可通过漏斗倾之,如前所述。而后点火,火将无法扑灭,除非用尿、醋或砂。根据这些资料大致可知希腊火以可燃并且比重较小的轻质石油(俗称石脑油)为主体,在制作时混入一定比例的硫磺、沥青、松香、树脂等易燃物质,通过加热而溶为燃烧性能极佳的液体,可以在水面飘浮和燃烧,并且容易附着在敌船或者落水士兵的身上,但是上述配置方法都需要人点燃后才能使用。1939年德国学者豪森施坦根据此类希腊火配方进行模拟实验,取得了成功。但在解释起火现象时遇到了疑难,因为生石灰遇水产生的热不足以使希腊火燃料达到发火点,除非是直接点燃。因此还有学者认为希腊火的确不需要点燃,而是触水即燃,这是因为希腊火的成分之中含有一定量的磷化钙,大概由石灰石、骨炭甚至尿液构成。磷化钙是红棕色或灰色结晶块状物,熔点约1600℃,遇水、潮湿空气、酸类能分解,放出剧毒而有自燃危险的磷化氢气体,在潮湿状态下能够自燃。现代的化学家和历史学家对希腊火的成份作过以下的揣测:石脑油、硝石、硫或原油、生石灰、硫或磷、硝石。
希腊火在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胜利上立下不少功劳,它也是拜占庭帝国长期能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它的贡献在人口不足以有效地抵御外侮的末期尤其明显。希腊火的首次使用是在674年-677年拜占庭人于塞拉埃姆击败伊斯兰入侵者的战争,在717年-718年拜占庭人也用同样的武器击退伊斯兰入侵者。尽管害怕泄密但随着帝国形势的日益严峻拜占庭人不得不一次次动用他们赖以自保的希腊火,821年-823年拜占庭皇帝米海尔二世在保加利亚人的帮助下依靠希腊火镇压斯拉夫人的进攻,1043年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凭借希腊火打退俄罗斯人的进攻。941年基辅罗斯大公伊戈尔率领数千艘战船横渡黑海,奔袭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应战的弱小舰队中虽然只有15艘配备了希腊火,但结果却是罗斯人大败而归。1081年-1082年拜占庭帝国在在伊利里亚的首府底耳哈琴受到诺曼人的进攻,又是希腊火让他们化险为夷,拜占庭人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打败威尼斯人。当时拜占庭海军的船只上装设高压虹吸管,即使在不用希腊火的情况下也足以打败敌人。另外希腊火较难控制,偶尔也会发生拜占庭军舰自焚的事件。希腊火在对付敌船的效用是毋庸至疑的,但是它在特定的场合才能发挥其最大功用(比如在大海中),它的效用远比在窄海峡中为低。希腊火大多是适合作防御使用,而不是作为拜占庭帝国解决一切海上战争的方法。在当时的海战中拜占庭帝国仍需依赖传统的海战方法,而希腊火则只是拜占庭海军所使用的其中一种武器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