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与级化
本篇文章探讨的是人在比较事物时的两个常用思路。
二者都是以一个标准(通常是努力程度、所创造价值等)来对所有事物进行一定的评判,以评出相对占优的。
而不同的地方就是:量化一般是在事后进行的,而级化是在事前进行的。二者也是相对的两部分。在一个相对复杂的事件中,可以分为各个小部分,在第一部分前使用级化,完成后使用量化,再由量化转化为级化,以此类推。
当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也会有特殊的现象。
1、 只使用量化。这样做相当于放弃事后分析,只在开始时进行思考。这样的情况在该事件为最后一件事的时候为更加有效率的。但是在哲学意义上,在人活着的时候,所有事情都是和自身所关联的,所有导向不是死亡的行为都不能被称作是最后一件事。也就是说,正常的使用情况仅仅为死亡之前的最后一件事。
2、 只使用级化。同样的,如果只使用事情开始之后的级化分析,就会导致无提前分析。这个应该用于所有事情的开端,在哲学意义上仍然是非常极限的。出生之后,人类会以无主观意识的情况下生活,当产生主观意识之后,就开始进行级化分析。
插一句话。级化的产生源于人类自身认知和世界资源之间的矛盾。即使是人类可知的物体,如果不加以分类,那么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将其分类后,会产生对物体大致的认识。而进行级化分析后,就能知道有哪些事件适合自己付出多少资源。
3、 两者同时使用。1、在级化的基础上进行量化。用量化数据分析,从而获得新的等级分类。2、在级化中进行量化,与前面的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