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月科技新闻摘要(一)

2021-08-06 16:58 作者:公考小秘书  | 我要投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团队通过原位 X 射线研究,结合第一原理计算提出了 3R 石墨到 2H 石墨的层间滑移路径,并通过研究同一区域接触氮化锂前后的薄层石墨拉曼信号 变化,确认了其电荷状态变化。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纳米快报》上。

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石墨粉体中加入少量氮化锂晶体粉末,即可在较低温度 下实现大范围片径尺寸宏量石墨粉体中的 3R 相向 2H 相完全转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条 件下石墨相变机理为:功函数差异导致氮化锂晶体粉末在接触石墨时将部分电子转移至石墨的共轭π电子云,使得石墨层间距异常增大,从而显著降低石墨层间滑移能垒,使得3R相得以在更加温和条件下转变为 2H 相。

来自中国科大、国盾量子、国科量子、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以及上海交大等单位的联合团队,完成了国际首次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密码(PQC融合可用性的现网验证。 量子计算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全世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有QKDPQC两 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观点是,QKD 具有长效安全性,但缺少认证手段,应用成本相对较高;

PQC 具有功能和应用体系与传统密码兼容的优势,但缺少安全性证明。相对于在两种技术路 线间“二选一”,融合两者优势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最新研究在现网实际业务中验证了融合方案的可行性,不仅将 PQC 认证协议集成到 QKD 设备内部,还在多用户和现网通信条件下进行了长时间运行测试。实验在真实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中运行,包括 14 个用户节点、5 个光交换节点、49 条光纤链路,网络线路均为中国联通正常运营的商业线路。整个测试系统持续运行 36 天,采用 PQC 认证后的成码率与原成码率相比误差在 2%范围内,证明了融合方案对QKD性能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2021 年 7 月 3 日 10 时 51 分,“内蒙古一号”卫星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二 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内蒙古一号”卫星是目前国际上幅宽最大的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该卫星具备高分辨率、超大幅宽、高速存储、高速数传等特点,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能够实现及时性、现势性、长期性动态监测。“内蒙古一号”卫星成功 发射运行,标志着内蒙古已经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

2021 年 7 月 19 日 8 时 19 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遥感三十号 10 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 年 7 月 29 日 12 时 01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一号 04 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1 年 8 月 3 日,从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联合孵化企业华引芯研发的 HGC-UVC 杀菌模组,已通过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其对新冠病毒灭活率高达 99.99%成为国内首批通过新冠病毒消杀认证的 UVC 杀菌模组产品。





8月科技新闻摘要(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