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河南村镇银行事件

2022-06-20 19:28 作者:黄智贤工作室  | 我要投稿



1

村镇银行,照理说应该是服务当地客户。

但一些村镇银行,利用网络打擦边球,跨省市吸引存户存钱。

吸金约400亿人民币以上。


2

然后突然直接关闭在线交易管道,让存户无法提出自己的存款。

到这里已经是妥妥的金融犯罪,诈骗了。


3

事发到今天已经2个多月。

法律上,我的存款,我任何时候要取走,是我的权利。

这些村镇银行竟然让存户2个月没办法提款。

这算不算使用诈术侵占他人财产?

这跟诈骗集团有何不同?


4

跟一般诈骗集团不同的是,民众是把钱存入合法的银行。

5%利息,也是保守理财的方式。

这是一般老百姓认为的普通稳妥的理财方法。


5

很难想象这2个月来,存户日子怎么捱?

这是一件是非分明、简单清楚的事情。

真的不可以再拖下去。


6

中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与制度,平常对银行证券的监督管理就是为了防范有人心怀不轨。

就是要降低金融单位搞金融犯罪的机会。

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府对于金融,一直设定严格的门坎。

科技大佬诋毁的金融监管,恰恰是维护金融正义的起码手段。

毕竟暴利加上资本,太容易无法无天。


7

政府对存户存款,用基本保障,而不是等犯罪侦办结案之后返还受害者的方式。

这不但是对个人财产的保护,维护了金融秩序,更是社会集体信任的根基。

这也是世界各地长久以来,凝聚的血泪教训。

因为,存户存入的是银行,而不是为违法吸金。


8

台湾在过去,也发生过许多次金融挤兑。

银行实际控制人不断掏空银行,贷款给自己人,最后银行整个被掏空,于是发生挤兑。

只不过当时没有网上操作,台湾又小。

就是存户直接上门提钱,没有钱,不走人。

每一次,都是政府出面填补被掏空的银行,赔还存户的钱。


9

也就是在一次次的错误跟教训下,我们发现掏空都不是偶然的。

政客觊觎钱袋子,就利用选举拿到位子跟权力。

有了人脉跟权力,就可以钻法律空隙,对于金融监管虚应故事,欺上瞒下。

所以,下到财团老板、农会高管、乡镇长,上到陈水扁、李登辉,都曾把手伸进银行、农会搬钱。

所以,金融监管真的不是容易的事。

要管一大帮有钱有势的人,让他们不违法犯纪,要有多少力量顶着护着?

在台湾,看过太多太多善恶斗争了。


10

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后续发生的,外地存户想到郑州找银行,却被赋红码的事。

这让金融犯罪升级为更严重的,侵害人民权益,打击防疫公信力,伤害国家人民的为恶事件。

这个事件,对国家人民的伤害,对于国家建立法治的伤害,言语无法形容。


11

河南村镇银行事件跟红码事件,正是国家进步必须面对的问题。

刮骨才能疗毒。

讳疾忌医,只会耽误国家的进步。

让我们正视、面对,站在法律与正义的立场,抛弃虚假的面子。


河南村镇银行事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