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Pz.III F(三号F型)中型坦克

概述↓
类型:中型坦克
权重:1.3
原产国:德国
设计师:不详
开始服役时间:1939年
采用底盘:三号中型坦克
系列产量:16274辆(本型号531辆)
尺寸与重量↓
战斗全重:19.8吨
全长:5.56米
总宽:2.90米
总高:2.50米
车组乘员:5人(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机枪手)
机动性↓
发动机类型:汽油机
发动机功率:300马力(3000转/分钟)
通算功重比:15.15马力/吨
档位分布:10前4后
最大前进速度:71.0千米/小时
最大后退速度:12.0千米/小时
0~20千米时速加速时间:3.1秒
0~32千米时速加速时间:7.4秒
0~50千米时速加速时间:21.8秒
转向方式:制动差速
中心转向能力:不可
原地转向速度:47.37度/秒
防护↓
车体前部:25~30毫米
车体两侧:30毫米
车体后部:20毫米
车体顶部:15毫米
车体底部:不详
挡泥板延伸:4毫米
车体舱门:15~31.5毫米
车体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
炮塔前部:30~35毫米
炮塔两侧:30毫米
炮塔后部:30毫米
炮塔顶部:10毫米
炮塔底部:10毫米
炮塔座圈:30毫米
炮盾装甲:20~37毫米
炮塔舱门:30毫米
车长塔四周:30毫米(基部配备50毫米附加装甲)
车长塔顶部:8毫米
炮塔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车长塔四周为铸造均质钢装甲)
火力↓
一级武器组:50毫米KwK38型线膛坦克炮(1门),身管倍径L42.0,膛线数量24条,定装弹,最大炮口动能496.13千焦,弹药基数99发,发射间隔4.0秒,理论射速15.0发/分钟,适配弹种APC/APCR,弹丸重量2.050/0.900千克,初速每秒685/1050米,装药当量28.900/0.000克TNT(APC弹内装17.000克Np.10炸药),引信临界厚度9.0/-毫米,引信触发延时1200/-毫米,10米垂直穿深80/116毫米,100米垂直穿深76/107毫米,500米垂直穿深62/74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8/47毫米,1500米垂直穿深38/30毫米,2000米垂直穿深29/19毫米,10米30度穿深62/87毫米,10米60度穿深29/27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转速5.5度/秒,垂直射界20/-10度,垂直转速4度/秒
二级武器组:7.92毫米MG34型机枪(1挺同轴),弹药基数4350发,单管射速900发/分钟,15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3毫米,100米垂直穿深12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3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转速5.5度/秒,垂直射界20/-10度,垂直转速4度/秒
辅助武器组:82毫米烟雾弹发射器(数量不详),弹药基数5发,烟雾覆盖半径13米,烟雾扩散耗时5秒,烟雾持续时间20秒
额外细节↓
电台:有
周视观察系统:无
火炮稳定器:无
瞄准镜倍率:1.9~3.5
弹药分布:车体左侧后部下弹药架26发,车体左侧后部上弹药架26发,车体右侧后部下弹药架32发,车体右侧后部上弹药架15发
油箱分布:车体后部(发动机右侧)
驱动模式:后置前驱
悬挂类型:扭杆
评价↓
该型战车为德国在三号E中型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产品,车体和炮塔基本得到沿用,仅在炮塔前部以及主炮上存在改动,因此该型坦克具有出色的机动性,主炮威力相比于三号E得到极大的提升,穿深提高极为显著,且毁伤也得到加强,绝对作战效能远优于三号E,与此同时该车也存在和三号E相同的某些缺点,如炮塔转速迟缓和装甲防护相对平庸。在外观方面,该型坦克坦克于三号E基本一致,但主炮明显尺寸更大,炮盾改为较大的外置弧形构型以取代三号E的内置构型。(查看Pz.III E(三号E型)中型坦克资料请打开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009516)
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