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试论如来

2023-06-20 12:56 作者:灏瀚曦和  | 我要投稿

如来是佛教术语,也是佛教思想起点。这个词的解释可以包装的很玄,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高深的。

 

比如说某人有一天拉肚子了,这就是一个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于是围绕这个现象人就展开了思考,想来解释它。如果按今天的医学,可能按肠道菌群或者肠蠕动异常来解释,按中医则可能按阴阳湿热来解释。给一个佛教徒,他怎么解释呢?

 

他就开始追问,为什么会拉肚子?因为吃坏了东西。为什么吃坏了东西?可能是朋友让吃的;可能是运气不好刚好吃到坏的;可能是卖食物的商家做坏的;也可能是自己刚好不能吃这个东西,然后又馋。总之有很多很多原因导致他吃坏了肚子,然后佛教徒就发现,所有这些说的出来的原因都对应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你想吃这个东西,佛家就管这个叫起心动念。

 

因为你想吃,所以才有了后边这一堆事,才有了这一堆有形的理由,最后产生了拉肚子这个结果。如果你没有想吃的念头,就没有后边这些东西,也就不会拉肚子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佛教定义成唯心主义哲学)。于是乎佛教徒把起心动念看成一切人事的源头,把起心动念后引发的一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结果看成是“相”,也就有形的、能说出来的东西(这篇文字在佛教徒眼里也是相)。

 

因为有形的东西老是变来变去,而且经常会出现同样的心理却做出不同的表现这种事情,于是佛教徒就认为凡是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而那个无形的“心”才是真实不虚的,所以《金刚经》里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思考到了这里,佛教徒又开始问,那这个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心呢?其实想不出来的,因为当时没有探索这个问题的研究工具,尤其是当时中国的语言,没有能够描述这个现象的语词。但是也正因为想不出来,佛教又是唯心主义,心里想得通就可以了,所以又围绕这个问题发展出了很多种解释,这些解释往往都是在讲车轱辘话,没有太多新的意思,但是又很厉害的样子,好像人不去信它,就会倒霉,这只是为了传教的需要。

 

有一种解释就是缘分,为什么你看到这个食物会想吃?为什么会有这个心?因为你和这个食物的缘分到了。这个缘分具体是什么,说不出来,但是又会体现成各种“相”(就是上边说的那一堆理由)来表明,这个缘分确实来了。于是乎这种人觉得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但是又没法用任何的形式来表示它的状态,就叫“如如”。一个东西来到了你身边,你能感受到,但不会以任何形状让你观察到(包括语言),就叫如来。也正因为这个东西不体现为任何形式,也就没有任何有形之物的特征,比如生老病死之类的,所以也叫涅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又因为它是无相的,就可以和所有的形式兼容,所以在佛教徒眼里什么东西都可以是缘分。这就是唯心主义的一个特征,心里过得去就可以,觉得有就有。

 

佛教这种东西可以有,如果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是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对于小老百姓来说,只要心里有个寄托,想事情过得去,生活就很开心了,不用追究太多。可是如果佛教壮大起来,最后一定是形成一个严格的阶层社会,因为“缘分”“如来”这种很宽泛和空洞的词,不可能把解释权交给老百姓,只会收归所谓的高僧。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不会太当回事,但是如果懂一些历史就会知道,有些所谓高大上的传统文化一旦站起来,中国人就要重新跪下去,这是毋庸置疑的。


试论如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