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旧日本海军中型舰炮
二十五厘舰炮
25cm(10in) guns
在二战中,IJN装备了两种倍径且年代较久远的25厘口径舰炮,其一是春日号装甲巡洋舰上的装备的40.3倍径10英寸主炮;其二是原萨摩级战列舰上装备的45倍径10英寸副炮,后者在萨摩级被废弃后转移至东京湾的海岸炮台中继续发挥余热。

基本性能
254mm/40.3
弹重227kg
装药量40kg
炮口初速700m/s
最大射程18000m

基本性能
254mm/45
弹重235kg
装药量69kg
炮口初速810m/s
最大射程24600m

二十厘舰炮
20cm(8in) guns
在8英寸口径范围,旧日本海军主要装备了三种舰炮。第一种是从英国引进后自行仿制的45倍径203毫米(8.0in)四一年式舰炮,装备旧装甲巡洋舰和海岸炮台;第二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为新一代侦察巡洋舰所设计的三年式1型50倍径200毫米(7.874in)舰炮,这种舰炮主要被应用在1920年代所建造的重巡洋舰古鹰级、青叶级、妙高级以及航空母舰赤城号和加贺号上;第三种则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在1930-31年间专为顶格重巡洋舰开发的三年式2型50倍径203毫米(80in)舰炮,该炮共建造了300门左右,旧日本海军所有的重巡洋舰最终都装备了此种舰炮。

基本性能
203mm/45
炮重18750-19400kg
弹重113.4kg
发射药量25.85kg
炮口初速760m/s
最大射程18000米/30度射角

基本性能
200mm/50
炮重17900kg
弹重110kg
发射药量32.55kg
炮口初速870m/s
身管寿命300发
最大射程22600米/25度射角

基本性能
203mm/50
炮重17742-19000kg
弹重128.85kg
发射药量33.8kg
炮口初速840m/s
身管寿命320-400发
最大射程28900米/40度射角;29400米/45度射角

双联装炮塔数据
全重166-175t
炮距1.90m
俯仰速度6-12度/秒
旋转速度4度/秒
开火间隔12-15秒一发,最大仰角时20-30秒一发
装甲防护25mm



15.5厘舰炮
15.5cm(6.1in)60 3rd Year Type(1914)
60倍径155毫米三年式舰炮原本是为B级巡洋舰最上级和利根级开发的双用途舰炮,一共制造了约80门,但由于新的海军条约未能签订,不受限制的最上级和利根级后期都装上了50倍径200毫米三年式2型主炮,而最上级换下来的炮塔则在大和级战舰与大淀级巡洋舰上被重新使用,多余的炮还被用作海岸炮台。

基本性能
155mm/60
炮重12700kg
弹重55.87kg
发射药量19.50kg
炮口初速920-925m/s
身管寿命250-300发
最大射程27400米/45度射角

三联装炮塔数据
全重180t
炮距1.55m
俯仰速度10度/秒
旋转速度6度/秒
开火间隔12秒一发
装甲防护25mm


15厘舰炮
15cm(6in)50 41st Year Type(1908)
50倍径152毫米舰炮本是维克斯公司为日本订购的战列巡洋舰金刚设计的副炮,日本仿制版称为41年式在扶桑级和伊势级战列舰上大量安装,在1930年代金刚级与扶桑级接受近代化改造时,部分此种舰炮被拆卸下来,并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武装商船和新造的阿贺野级巡洋舰。

基本性能
152mm/50
炮重8130-8360kg
弹重45.36kg
发射药量12.4kg
炮口初速850-855m/s
身管寿命500-600发
最大射程21000米/45度射角
双联装炮塔数据
全重73t
炮距1.55m
俯仰速度10度/秒
旋转速度6度/秒
开火间隔10-15秒一发
装甲防护20mm

14厘舰炮
14cm(5.51in)/50 3rd Year Type(1914)
14cm(5.51in)/40 11rd Year Type(1922)
旧日本海军拥有两种不同倍径的140毫米舰炮,其中50倍径140毫米三年式是为了取代早期引进的152毫米舰炮,主要装备水面舰艇,如长门级战列舰的副炮,夕张、长良、阿武隈等一众巡洋舰的主炮,此外该炮也是二战时期应用量最大的陆基海防炮。而40倍径140毫米十一年式则主要作为大型潜艇的甲板炮,如伊400-402号。

基本性能
140mm/50
炮重5600-5700kg
弹重38.0kg
发射药量10.97kg
炮口初速850-855m/s
身管寿命500-600发
最大射程19750米/35度射角

双联装炮塔数据
全重36.5-37.5t
俯仰角度+30 -7度
俯仰速度6度/秒
旋转速度4度/秒
开火间隔10秒一发
装甲防护10mm

基本性能
140mm/40
炮重3900kg
弹重38.0kg
发射药量6.86kg
炮口初速700-705m/s
身管寿命800-1000发
最大射程16000米

12.7厘舰炮
12.7cm(5in)/50 3rd Year Type(1914)
12.7cm(5in)/40 Type 88 and 89(1928,1929)
与140毫米舰炮相似,旧日本海军也拥有两种不同倍径的127毫米舰炮。其中50倍径127毫米三年式以单装或连装的形式于1926至1945年间在日本驱逐舰上大规模采用,这种有着跨时代设计的舰炮一共制造了约700门,使得日本成为第一个在驱逐舰上使用全天候防流弹舰炮的国家,而之后搭配的改进型炮塔也让日驱拥有了名义上的对海对空两用舰炮,虽然其极慢的瞄准速度和装填速度使得这种舰炮在二战中面对飞机时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另一种40倍径127毫米八八/八九式舰炮则是IJN装备量第二大的大口径防空炮,一共制造了1500门左右,其中362门部署在岸上,除伊5号与伊6号潜艇上采用单装的八八式外,其余均为八九式。

基本性能
127mm/50
炮重4245kg
弹重23kg
发射药量7.7kg
炮口初速910-915m/s
身管寿命550-700发
最大射程18400米

双联炮塔数据
全重32.5t
俯仰速度6-12度/秒
旋转速度4-6度/秒
开火间隔6-12秒一发
装甲防护3mm

基本性能
127mm/40
炮重3100kg
弹重23kg
发射药量3.98kg
炮口初速720-725m/s
身管寿命800-1500发
最大射程14700米
最大射高9440米/90度

双联炮塔数据
全重29t
炮距0.68米
俯仰速度12-16度/秒
旋转速度6-16度/秒
分钟射速14发

12厘舰炮
12cm(4.7in)/45 10th Year Type(1921)
12cm(4.7in)/45 3rd Year Type(1914) and 11th Year Type(1922)
45倍径120毫米十年式舰炮是旧日本海军装备量最大的大口径防空炮,共计制造了3000门左右,其中1942-1945年间造出了2320门,而45倍径/120毫米三年式/十一年式舰炮则是神风型、睦月型等IJN旧式驱逐舰装备的主炮。

基本性能
120mm/45
炮重2900-2980kg
弹重20.41kg
发射药量5.50kg
炮口初速825-830m/s
身管寿命700-1000发
最大射程16000米
最大射高10000米/75度

基本性能
120mm/45
炮重2616-3240kg
弹重20.41kg
发射药量5.27kg
炮口初速825m/s
身管寿命700-1000发
最大射程16000米,15000/33度射角

资料来源: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J. Camp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