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误导?人民币50%超越贸易,背后隐藏了这些秘密
近日,一位网友在文章中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质疑,指出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在中国的“进出口商品贸易”支付中占比超过50%的说法存在误导。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他的言论。
首先,这位网友指出,超过50%的人民币支付占比并不是在上半年,而是在7月份实现的。他引用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表”数据,准确地阐述了人民币支付占比的时间节点。
其次,该网友明确指出,超过50%的是跨境“交易”,并不是贸易。他在文中强调了严谨的媒体报道中使用的术语“跨境交易”,并对跨境交易的不同板块进行了详细解释,以避免混淆和误解。他提到,跨境货物贸易的人民币支付占比在上半年并未达到50%,而其他板块的贡献更大,却常常被忽视。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该网友继续详细解释了“五大英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收入转移和跨境服务贸易。他强调,这些板块在人民币支付占比方面的贡献都不容小觑,其中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收入转移等板块的人民币支付占比甚至超过70%。
最后,该网友指出了跨境服务贸易的情况,虽然占比相对较低,但也超过了60%,对整体人民币支付占比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网友的质疑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详细解释了人民币支付占比的时机和范畴,让人们对这一话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的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在跨境交易领域,不仅有跨境货物贸易,还包括多个板块的交易,它们共同构成了人民币支付占比的背后故事。
总的来看,这位网友的质疑言论深刻分析了人民币支付占比的情况,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媒体报道中的术语使用和数据背后的真相。他的解释更加详实,有助于消除人们对这一话题的误解和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