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联加盟国介绍

2023-09-01 21:28 作者:清华厂人  | 我要投稿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缩写РСФСР),诞生于1917年11月7日,1922年苏联成立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2][8] 中文名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РСФСР 英文:Russian Soviet Federative Socialist Republic,RSFSR 简称 俄罗斯[1][7]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彼得格勒(1917-1918),莫斯科(1918-1991) 主要城市 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 国庆日 1917年11月7日 国歌 工人马赛曲、国际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爱国歌 国家代码 RUS 官方语言 俄语 货币 卢布 时区 UTC+3至UTC+12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人民委员会主席)、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 人口数量 1亿4702万2千人(1989年) 主要民族 俄罗斯人 主要宗教 东正教 国土面积 17075400 km2 水域率 13%(包括沼泽) GDP总计 5093亿美金(1991年) 国际电话区号 7 国际域名缩写 .ru, .su, .рф.рсфср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国家格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存在时间 1917年-1991年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Ukrain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也是苏联的创始国之一,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2] 中文名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Ukrain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乌克兰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基辅 主要城市 哈尔科夫、利沃夫 国歌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乌克兰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列昂尼德·马卡罗维奇·克拉夫丘克 人口数量 51706746 人(1989年估计) 人口密度 85.6 每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乌克兰人 主要宗教 东正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 603700 km2(1989年)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Byeloruss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白俄罗斯在整个苏联中是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首都明斯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白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战败前,白俄罗斯大部为德国占领。1922年12月3日东白俄罗斯作为创始国加入苏联。1939年,波兰被德意志第三帝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白俄罗斯并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白俄罗斯被德国军队占领。1944年6月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1945年白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一个成员国和苏联一道加入联合国组织。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Byelorussia,旧译“别洛露西亚”)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2月19日将国名改为Republic of Belarus,简称Belarus(仍译为“白俄罗斯”)。[1][2] 中文名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Byeloruss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白俄罗斯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明斯克 主要城市 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 国歌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俄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时区 UTC+2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威廉·诺林什,亚历山大·切尔维亚科夫,维亚切斯拉夫·克比奇 人口数量 10,199,709(1989年估计) 人口密度 49.1人/平方公里(1989年估计) 主要民族 白俄罗斯族、俄罗斯族 主要宗教 东正教 国土面积 207,600平方公里(1989年)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Nõukogude Sotsialistlik Vabariik,俄语:Эсто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历史上的第十七个加盟共和国,设立当时为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在卡累利阿-芬兰被撤销后为第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简称爱沙尼亚。 中文名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of Estonia 简称 爱沙尼亚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塔林 国歌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俄语,爱沙尼亚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吕特尔(共和国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人口数量 1,565,662(1989年估计) 人口密度 34.6 每平方公里(1989年估计) 主要民族 爱沙尼亚人,俄罗斯人,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芬兰人,鞑靼人 国土面积 45,230 平方公里(1989年)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国家代码为LV。国名释义: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 1940年6月,苏军根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补充议定书进驻拉,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被并入苏联。1941-1945年,被德国侵占。二战结束后,重新并入苏联。1987年6月,拉脱维亚赫尔辛基人权小组要求拉政治独立,并于1988年10月开始民族独立运动。1989年人民阵线通过了最终目的为争取拉脱维亚独立的纲领。1990年3月,争取拉恢复独立的组织人民阵线在议会大选中获得66%的席位。同年5月4日,拉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恢复拉脱维亚独立的宣言并改国名为拉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拉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拉独立。9月17日,拉加入联合国。[1] 中文名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简称 拉脱维亚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里加 主要城市 里加 国家代码 LV 官方语言 拉脱维亚语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人口数量 264.7万(截止1987年1月1日)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立陶宛。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秘密条约,立陶宛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次年初苏军进驻立境内。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立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联军队进入立陶宛,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3-5] 中文名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Lithuan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英文) Lietuvos Tarybų Socialistinė Respublika(立陶宛文)[1] Лито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俄文)[2] 简称 立陶宛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维尔纽斯 国歌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俄语,立陶宛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时区 +4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阿尔吉尔达斯·布拉藻斯卡斯 人口数量 3,689,779(1989年估计) 人口密度 56.6 每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立陶宛人,俄罗斯人 主要宗教 东正教 国土面积 65,200 平方公里(1989年) 成立时间 1940年8月1日 从苏联独立 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简称格鲁吉亚,位于亚洲外高加索中西部,北接俄罗斯,南同土耳其、亚美尼亚交界,东与阿塞拜疆接壤,西濒黑海,与乌克兰隔海相望。1921年2月25日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作为该联邦成员加入苏联。[1]1931年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为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定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1995年8月24日通过新宪法,定国名为“格鲁吉亚”。[1] 中文名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简称 格鲁吉亚 国庆日 1921年2月25日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俄语:Армя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拉丁化:Armyanskaya Sovetskaya Sotsialisticheskaya Respublika。)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18年5月28日,达什纳克楚琼党领导建立了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1920年1月29日,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亚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以该联邦成员国身份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直属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8月23日,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独立宣言,改国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1991年9月21日,亚美尼亚举行全民公决,正式宣布独立。[1] 中文名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Armen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亚美尼亚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埃里温 国歌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亚美尼亚语、俄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时区 UTC+4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人口数量 3,287,700(苏联第13位) 主要民族 亚美尼亚族(90%),俄罗斯族,阿塞拜疆族,乌克兰族,日尔曼族 国土面积 29,800平方公里(苏联第15位)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简称阿塞拜疆。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5月28日阿塞拜疆资产阶级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1920年4月28日被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该联邦共和国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改为直属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2月6日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10月18日正式独立。[1] 中文名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Azerbaij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阿塞拜疆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巴库 国歌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萨克语:Қазақ Советтік Социалисті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是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也是最后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位于亚洲和欧洲的交界处。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1]面积2,717,300平方公里,首府阿拉木图。1936年12月5日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由苏联中央管辖,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2] 中文名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Қазақ Советтік Социалисті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Казах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azakh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哈萨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阿拉木图 主要城市 阿拉木图、卡拉干达、拜科努尔 国庆日 1936年12月5日 国歌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哈萨克语、俄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时区 UTC+4至+6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金姆哈梅塔·阿赫梅多维奇·库纳耶夫、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 人口数量 16,711,900(1989年估计) 人口密度 6.1 每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哈萨克族,俄罗斯族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东正教 国土面积 2,717,300平方公里(苏联第2位) 水域率 1.7%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1991)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简称吉尔吉斯。吉尔吉斯位于苏联的中亚地区,东部和中国接壤,北部和哈萨克斯坦相邻,西部是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和塔吉克斯坦相连。首都是伏龙芝(今比什凯克)。1917年11月至1918年6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10月14日成立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最高苏维埃通过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1] 中文名 吉尔吉斯共和国 外文名 The Kirghiz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吉尔吉斯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伏龙芝(今比什凯克) 主要城市 比特肯、贾拉拉巴德 国歌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吉尔吉斯语、俄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时区 UTC+6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阿斯卡尔·阿卡耶夫 人口数量 4257800(1989年) 主要民族 吉尔吉斯族、俄罗斯族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东正教 国土面积 199900 km2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土库曼语:Түркменистан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俄语:Туркмен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1917年,土库曼人民参加了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同年12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10月27日成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10月27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土库曼斯坦。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1992年3月2日加入联合国。[1] 中文名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Turkme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土库曼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阿什哈巴德 主要城市 阿什哈巴德,达沙古兹 国歌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土库曼语、俄罗斯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人口数量 3,522,700(1989年估计) 人口密度 7.2 每平方公里(1989年估计) 主要民族 土库曼族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 488,100 平方公里(1989年) 国家格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成立日 1921年8月7日 从苏联独立 1991年10月27日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西里尔乌兹别克语:Ўзбекистон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拉丁乌兹别克语:O'zbekiston Sovet Sotsialistik Respublikasi;俄语:Узбек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简称乌兹别克,是世界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另一个为列支敦士登)。西北濒临咸海,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接壤。[1]1917-1918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10月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定9月1日为独立日。[4] 中文名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Ўзбекистон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 主要民族 乌兹别克族 首都 塔什干 宣布独立时间 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9-1990),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位于中亚地区,简称塔吉克,位于中亚东南部,北邻吉尔吉斯斯坦,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南与阿富汗接壤,东接中国。东西长700公里,南北宽350公里。境内多山,约占国土面积的93%,有“高山国”之称。[1] 中文名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Tajik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塔吉克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杜尚别 主要城市 胡占德、库尔干秋别 国庆日 1991年9月9日 国歌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国家代码 TJK 官方语言 塔吉克语,俄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时区 UTC+5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埃莫马利·拉赫蒙 人口数量 798.48万(2013年1月1日) 人口密度 48.6人/平方公里(2011年) 主要民族 塔吉克族,俄罗斯族,吉尔吉斯族,哈萨克族等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东正教 国土面积 143100 km2 水域率 0.121 GDP总计 65.23亿美元(2011年)GDP(nominal) 人均GDP 831美元(2011年)GDP(nominal) 国际电话区号 +992 国际域名缩写 .tj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隶属 苏联 成立时间 1929年 国家前身 布拉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从苏联独立 1991年9月9日宣布独立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加盟共和国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оветикэ Сочиалистэ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Republica Sovietică Socialistă Moldovenească),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简称摩尔达维亚,现称摩尔多瓦。1940年6月,苏联进驻比萨拉比亚,将其大部分领土与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使其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1941年,比萨拉比亚被划归罗马尼亚。1944年9月,苏罗停战协定规定恢复1940年的苏罗边界,比萨拉比亚被重新划归苏联,再次成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1990年6月,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5月23日再次更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1991年8月27日宣布独立。[1] 中文名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Република Советикэ Сочиалистэ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Republica Sovietică Socialistă Moldovenească 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Moldav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简称 摩尔达维亚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基什尼奥夫 主要城市 蒂拉斯波尔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主要民族 摩尔达维亚人 存在时间 1940—1991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芬兰语:Karjalais-Suomalainen Sosialistinen neuvostotasavalta, 缩写KSSNT)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成立于1940年3月31日。1956年7月16日,苏联宣布撤消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制,并将其并入原本同一行政级别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中文名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 (芬兰文)Karjalais-Suomalainen Sosialistinen neuvostotasavalta (俄文)Карело-Ф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简称 (芬)KSSNT、(俄)КФССР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彼得罗扎沃茨克 主要城市 彼得罗扎沃茨克 国庆日 1940年3月31日 国歌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官方语言 芬兰语、俄语 货币 苏联卢布 时区 UTC+3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 人口数量 651,300人 人口密度 3.8 sup2 主要民族 芬兰人,卡累利阿人,斯拉夫人 主要宗教 基督教路德宗、东正教 国土面积 172400 km2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撤销 1956年7月16日 所属联邦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加盟国介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