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联想记古诗第52首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快速联想记古诗第52首《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唐-李颀
古诗背景小故事:
标题中的“弄”是乐曲的意思,“房给事”是房琯,官至宰相,后被贬。这首诗有很多标题别名,我觉着最合适的还应该是《唐诗三百首》里的《听董大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以上带过。
董大,原名董庭兰。就是高适写的《别董大》里的那个“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很多人以为是夸张。其实真实情况,差不多真如此。
能流传下来的名姓的人物,都有一段传奇。
董大也如此。
董大年少时颇有音乐天赋,奈何不愿束缚,性喜游山玩水,周游各地,不愿静心读书,以至老来将至,一事无成,甚至于乞讨。直至年近50,方才用心读书,几年后渐有名气。青年时擅长七弦琴,奈何七弦琴太过古朴,曲高和寡,后苦心研究当时流行的筚篥、胡笳等乐器,名冠一时,很多诗人都于他结交。如今的《大胡笳》和《小胡笳》以及《颐真》等曲目都是他的作品。
董大一生清贫,在房琯还是给事中的时候就投奔房琯,后房琯任宰相。但后来,房琯因逐渐被唐肃宗疏远,以至于贬官,法司的理由就是其门客董庭兰弄权受贿。对于这个理由,大家需要牢记“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个论断。官场嘛,有时候就因为你人畜无害,才会从你下手!正因为你清心寡欲,才给你栽脏!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若一个人品行不足,何至于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若一个人品行不足,何至于此。
回到李颀,最后一句话,是不是也是觅知音?“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里面有几个需要解释一下的词。“蔡女”就是指蔡琰,蔡文姬,相传在匈奴时做《胡笳十八拍》,后被曹操赎回。“乌孙部落”是汉代西域的国名,汉武帝曾令公主和亲。“逻娑”是指唐代吐蕃的都城,即今拉萨,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远嫁吐蕃。“凤凰池”是指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
这首诗可以这样理解以助于诵记:
蔡文姬当年曾做胡笳曲,此曲共有十八拍。胡人听了落泪湿边草,汉使听了对蔡文姬肝肠寸断。边关苍茫烽火无烟,草原阴沉白雪飘飞。先谈轻快后弹奏低沉的曲调,四周秋叶都簌簌惊落。董先生琴技通神,连深林中的鬼神也跑出来偷听。慢揉快拨都都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中声声寓情。有如同百鸟分散了又聚集,又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有时像失群的雏燕在夜里哀鸣,有时像胡儿依恋母亲时断断续续的嚎哭声。河川听了波平浪静,鸟儿听了也停止了鸣叫。有时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土,又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哀怨。幽咽的琴声突然变得轻松洒脱,好似大风吹过森林,雨水砸落房瓦的声音。又好似泉水喷涌而出飞向树梢飒飒而下,又如有鹿跑到棠下呦呦鸣叫。房给事中的庭院比邻长安城,皇宫正对中书省宅邸。房琯才高不为名利所束缚,日夜盼望董大前来。
(画外音:怎么就没有人盼望我来呢,我也想大佬关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