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说员模拟战争72—第一次科技革命

2020-07-27 18:49 作者:莫名其妙解说员  | 我要投稿

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三件大事正在发生,一是三超两强格局的形成,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扩张,三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第一次科技革命自该世纪60年代初由德国和中联展开,由苏联和德国领先,分别于1965年和1967年迎来了两次高峰。高峰期的转折点分别是中联海军的“导弹主力作战理论”提出与苏联“原子重构”设想的初步实验。不得不承认,其二设想直到第二次科技革命末才实现,但它的副产品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最大催化剂。

1964年,随着影子舰队势力的减弱,首当其冲的中联海军对影子舰队使用的以“远程、快速、精准”为主要目的与指标的海战武器——导弹颇感兴趣。同期的世界仍然以传统火炮主宰整个海上战场,虽然世界上已经有被专门研发的反舰导弹与防空导弹,但它们并不作为主力武器使用,只是作为巨舰大炮的辅助而已。因此,如果中联海军建立了一套能够用导弹高效打击数百公里外敌军的武器,就可以用极少的代价创造最大的价值。第一批“导弹”计划以从影子舰队缴获的导弹残骸中学习,建造了世界上第一颗适用于大量发射并击沉舰艇的导弹,BF-T100,并且在固体发动机的高速发展中,至1966年该计划结束,导弹的射程从原始的300km升级到500km,防空导弹则能够在300km的距离内拦截对方的轰炸机,在1966年末的南非事件中,德国也体验到了这一新战法的威力,同年,Mac公司(烟云分公司)提出了Mac-20E与Mac-20F两类导弹与“战斧”弹道理论。中联随后以迷雾工业的名义与烟云公司签署了1年的技术共享(事实上中联在这一协议中获益价值近15亿中联元,因为中联始终无法完成高低曲线弹道),在1967年末正式完成了BF-T100的正式武装型号与Mac-20G。同时在1965年的科技狂潮中,“飞机-导弹-火炮”的战争体系逐渐建立并彻底瓦解了“战列舰体系”。

陆地上,战争科技出现了新一次的变革。钨芯穿甲弹与脱壳穿甲弹让传统装甲变成薄纸,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又让它们跌落神坛。坦克的速度由于柴油引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快,而空军在陆地作战中的权重则由于导弹的发展而提升。

苏联与中国在1967年开始了自己的快速科技革命,在前几年的经济积累下,同盟国的科技革命速度比其他阵营都要快。同盟国于1968年完成了海军革命,于一年后完成了全面的陆军革命。在同盟国革命中,最先进的技术是材料。在材料进步中,铝合金,钨合金,镀金,模块化铸造等工艺大幅改进,使同盟国的飞机在一时间到达世界最高水平。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军事上的影响最大的科技革命,它指导了了“远,准,快,实用化”的军事进步方向。


解说员模拟战争72—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