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李存勖 小字亚子

李存勖 小字亚子

李存勗(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亦作“勖”,山西应县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子。沙陀族,本姓朱邪,小名“亚子”。李存勖是李克用与贞简曹皇后的长子。他自幼擅长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年后状貌雄伟瑰丽,得习《春秋》,豁达通大义,并勇敢善战,熟知战略要术。又喜爱音乐、歌舞、俳优之戏,旁人多有异谈。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今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之奇使梁太祖朱全忠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李存勗先打败契丹,攻破燕地,又消灭刘守光与刘仁恭父子的割据,并且于923年消灭后梁,统一北方,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
但李存勗到了晚年自认为已经拚命一生,应该好好享乐,遂荒废朝政。李存勗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常粉墨登场,并自号艺名“李天下”。伶人大受皇帝宠幸,以至于伶人景进干预朝政。士大夫皆气愤,又不敢出气。李存勗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强掳魏博士卒们妻女千余人,怨声四起。同光二年,存勖恢复旧唐宦官的势力,本来已经消失的监军又凌驾于藩镇之上,导致诸将更大的不满。同光三年,他遣魏王李继岌、侍中郭崇韬灭亡前蜀。但李继岌、郭崇韬互相猜疑。郭崇韬又得罪宦官,李存勖于是对郭崇韬起疑,命孟知祥入蜀,见机行事。同光四年,李存勖被宦官的谗言所迷惑,诛杀了朱友谦、李存乂。后唐人心惶惶。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博士兵皇甫晖在邺城叛乱,是为邺城之乱,李存勗命李绍荣前往讨伐,久不能下,无奈命李嗣源攻邺城,李嗣源命其女婿石敬瑭同征。兵进魏州时,李嗣源却被叛军拥戴,恭迎入城,李嗣源百口莫辩,石敬瑭表示就算不造反也无法免责,李嗣源因而拥兵自立,与魏博的叛军合兵造反。李嗣源占据汴州(今河南开封),进军洛邑,先锋石敬瑭则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亲征反击。
这时担任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不知李存乂已被庄宗杀死,欲奉其作乱,火烧兴教门,蕃汉马步使朱守殷见危不救,李存勖当时仅得符彦卿及王全斌等少数将领效忠。乱战中,李存勗被流箭射中,王全斌将其扶至绛霄殿。李存勖渴懑求饮,宦官奉进酪浆,喝完一杯,遽尔殒命。王全斌大恸而去。一名伶人拣丢弃的乐器放在存勗尸体上,点火焚尸。史称“兴教门之变”。李嗣源入洛阳杀尽叛臣,葬存勗尸骨于雍陵,进庙号庄宗。
统帅 A+
(庄宗以兵威霸业,拉朽摧枯,夷梁室而王天下,可谓壮矣。嗣位之初,乃下令曰:“凡出师,骑军不见贼不许骑马,或步骑前后已定,不得越军分以避险恶。其分路并进,期会有处,不得违晷刻。并在路敢言病者,皆斩之。”故三军惧法而戮力,皆一以当百。朱梁举天下而不能御,卒为所灭,良有以也。初,庄宗为公子时,雅好音律,又能自撰曲子词。其后凡用军,前后队伍皆以所撰词授之,使揭声而唱,谓之“御制”。至于入阵,不论胜负,马头才转,则众歌齐作。故凡所斗战,人忘其死,斯亦用军之一奇也。)
武力 A
(庄宗善骑射,胆勇过人,锐於见敌。初,刘鄩伏兵五千于丛木间。帝至,伏兵忽起,大噪而来,围帝数十重。帝以百骑驰突奋击,梁军辟易,决围而出。有顷,援军至,乃解。帝顾谓军士曰:“几为贼所笑。”)
军谋 A+
(庄宗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挠,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李继韬之内叛,视若疥癣;泽州之失,唯惜裴约,而弃若赘疣;急攻杨刘,疾趋汴、雒,一战而朱氏以亡,其神矣哉!太原自武皇修缮城隍以来,非旦夕可拔者,大兵集于东方,继韬虽狡,梁人虽鸷,必不能遽尔合围,不忧归师之夹逼。梁军见庄宗视泽、潞之乱若罔闻,则益不测庄宗之所为,胆先自破,沮其乘虚之计,而河上之师终恃此以为挠晋之令图,则虑晋之情缓,而相防之计疏。此一举而袭梁都、夷友贞、平河南,规恢之大略也。)
智略 C
(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灵武冠世,策出无方,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而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庄宗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纵能灭梁,旋踵覆亡,此智足以立功,量不足以持久也。成大业者,在量而不在智,明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内政 C-
(庄宗之嗣位也,禁贼盗,恤孤寡,征隐逸,止贪暴,峻堤防,宽狱讼,期月之间,其俗丕变。每出,于路遇饥寒者,必驻马而临问之,由是人情大悦,王霸之业,自兹而基矣。然庄宗日率将士以与朱氏争存亡,未尝运目游心于天下士,求一可任者,与定大谋、经画天下之治理。故灭梁之后,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魅力 B+
(庄宗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初,庄宗献捷于京师,唐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嗣位,志在渡河,遂百练其众。梁祖惧而叹曰:“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尔。”后果灭梁。然天下略定,强臣骄卒遂至不制。一朝逼宫城,近臣宿将,皆释甲潜遁,惟王全斌与符彦卿等十数人为之拒战。及明宗入洛,止得其烬骨而已。)